蜈蚣

喜欢郭敬明的,都是脑残吗


这是乌潮Kuroshio的第10期推送。

“成名十几年,郭敬明是在泥泞和争议中往前走的。年少成名,外界对他的批评声不曾断过。”

抄袭、整容,拜金浮夸,人格扭曲,任何关于郭敬明的解读,如果脱离了这些标签,都像在给他洗地。

当然他也没什么好委屈的,除了真相尚且存疑的性侵丑闻,他被攻击的几个点基本都是事实。尤其是抄袭拒不道歉的行为,更是怎么被骂都不为过。

但骂声愈烈,郭敬明的事业就越红火。骂他的人不解,为什么这些粉丝就是执迷不悟,还在买他的书、看他的电影?

即便是捧郭敬明的人,也总是大而泛之地夸他有商业头脑,对他真实的写作水准和文学素养避而不谈。

因此,作为一个文字生产者、出版人,郭敬明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

1少男少女的精神鸦片

如果把郭敬明的作品放在“严肃文学”的框架下去评判,自然会得出“内容空洞”甚至“一钱不值”的结论。

然而如果把这个框架换成“畅销文学”,甚至“畅销青春文学”的框架下,结论可能就不大一样。

郭敬明对自己的受众和定位也非常清晰。严格意义上说,他非常专一,只生产“畅销青春文字产品”,在这个范畴下,他的业务水平碾压大多数同行,是一个极其出色的产品经理。

这在《小时代》的书名上体现尤甚。《小时代》系列一共四本,小说发行时的命名是《小时代1.0》《小时代2.0》《小时代3.0》,同名衍生漫画被命名为《小时代1.5》《小时代2.5》。这跟互联网APP更新迭代的命名方式如出一辙。

来自四川自贡的郭敬明,非常清楚自己用户——来自二三四五线城市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和对自我表达的渴望。而这些需求在文化资源匮乏的小地方,尤其难以得到满足。

年10月1日,郭敬明重庆市云阳县群益广场与余名“粉丝”见面并签名售书/视觉中国

无论如今的你以“过来人”的身份,唾弃当年的自己矫情做作、年少无知,为赋新词强说愁,青春期的迷茫和忧郁自怜,都是很多青少年深藏内心却无法表达的东西。郭敬明的作品就是这种自我表达的“精神鸦片”。

“……梦中我是个爱走路的人,我走过了所有书中写到的村庄以及城市,甚至花朵开遍但空无一人的庞大草原。走过我的泱泱四季,走过我的悲悲戚戚。”(翻译:梦里走了很多路)

“我喜欢找一条漂亮的马路,然后在上面气定神闲地走,走过斑斑树阴的时候我像是走过了自己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翻译:我喜欢压马路)

这些文字给很多青少年带来了共鸣感和慰藉。很多人批评郭敬明“空洞浮夸”,在与青少年的“共情”这点上,他反而是非常接地气的。

郭敬明的青少年粉丝里,大段摘抄其华丽词句且哭到胃疼者比比皆是。评论界人士大多对这种“矫情”嗤之以鼻,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无病呻吟”——有多少人的青春期没有几分“无病呻吟”?

郭敬明的粉丝向来没有话语权,正如川普的粉丝在主流舆论界没有话语权一样。郭敬明的粉丝被定位为“二三四五线城市、没文化、品味低俗的青少年杀马特”,而川普的粉丝则是“美国南部、没文化、收入低下、种族歧视的红脖子老农民”。两类人群都被主流舆论界看不上,却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消费者,“沉默的大多数”。

年12月23日,郭敬明在武汉出席讲座,粉丝与其互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视觉中国

乍一听可能很扯淡,郭敬明和川普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二人都是数一数二的商界奇才,凭借各种手段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二人都爱炫富,一身暴发户气质和铜臭味。

郭敬明动辄高端名牌数来宝,毫不掩饰自己对自己“高端奢华生活方式”的得意。川普则动不动公开强调自己“超级有钱”“超级会做生意”“超级聪明”。二人从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开始,就争议不断,丑闻满天飞。郭敬明的丑闻包括抄袭和性侵指控;川普的丑闻包括财务舞弊、私通敌国以及,巧了,性侵指控。

但你不得不承认,二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消费群体定位和媒体想要的东西,精通把握市场需求,精通炒作;各类利益集团与主流舆论看不上二人,却都因为二人的商业号召力和资源不得不与之合作,甚至给以更多的曝光和土壤。

这么些年来,两人不管搞什么事,都分分钟成为大新闻,闪光灯不断。没人瞧得起郭敬明——那他的书和电影是谁买单的?没人承认自己支持川普——那他是怎样坐上总统宝座的?

郭敬明持久不衰的走红,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代际矛盾,甚至小城市和大城市人群间的“阶级矛盾”。

2真实水准到底如何

那么郭敬明的写作水平究竟如何?

首先,郭敬明的文笔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但“文笔”是一个对写作水平很低端的评价标准,任何一个合格的写作者,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文笔流畅。

然而在缺乏人生阅历和文学积淀的青少年眼中,“文笔”却是最为直观的一项指标。郭敬明阅读量不少,且擅用华丽辞藻。《幻城》开头是这样的: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竖立着一块炼泅石的海岸,面朝大海,面朝我的王国,面朝臣服于我的子民,面朝凡世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霰雪鸟,泪流满面。”

《幻城》出版于年,写《幻城》的时候,郭敬明还在上高中。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他的“文笔”远远秒杀应试作文体系下的“好文章”。当然了,跟名著和严肃文学当然没法比。

但你不要忘了,郭敬明的读者,大多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接触名著和严肃文学,认为他的文笔华美奇绝,惊艳无比,是很正常的反应。

郭敬明用电影证明了他的辞藻华丽是可以实现的,正如电影《小时代》里豪华的大学生宿舍/《小时代》剧照豆瓣

除了词藻以外,郭敬明擅用文化符号。其高中时(年左右)的散文里就提及了窦唯、张楚、苏童、死亡金属等等“真文青”才会知道的东西。很多郭敬明的粉丝,尤其是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也是通过他的书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些象征着“真文艺”的符号。这是在十几年前,大多数青春杂志都忙着写“相貌平平的女高中生泡校草”呢。

其二,郭敬明作品的情节设置和叙述技巧上乘,且极其擅长抖包袱和制造耸人听闻的戏剧冲突。

主角的死亡是郭敬明小说一贯的处理方式,且很多时候出其不意。《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男主被女主无意间一巴掌拍死;《夏至未至》里,男配角车祸身亡,“莲花盛放”;《悲伤逆流成河》里备受欺凌的白莲花女主选择了和《权力的游戏》中托曼大帝一样的自杀方式,在男主角面前说到做到,“死给你看”。

《幻城》和《小时代》最为畅销,在要谁死谁死上做到了极致——团灭。“虐心”显然比“发糖”戏剧冲突感强烈,让粉丝们唏嘘不已。

在这一点上,风靡全球的《权力的游戏》也是如此,其一大特性就是看似是主角的人物一个一个出其不意的死亡,无一幸免。

郭敬明的文学功底当然比不上乔治马丁的一根脚毛,后者有深厚的历史地理功底,作品虽然也是大IP,百年之后成为经典文学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在缘何“畅销”这一点上,二者却有共性——即耸人听闻的戏剧冲突。郭敬明在这一点上的把握,比国内大多数畅销文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同样是写霸道总裁爱上我,郭敬明几本小说的情节设置显然是碾压同类畅销作品的。

郭敬明对“撕逼”桥段的驾轻就熟也是畅销的一大原因。从《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到《小时代》,“撕逼”是郭敬明推动情节发展的必备武器。《幻城》里队友相互背叛,《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中闺蜜反目成仇。在“撕逼”这一点上,《小时代》上达到了顶峰,几位女主基本三页纸不到就开撕,而且撕得莫名其妙。

郭敬明笔下的人物,都心思细腻,各怀鬼胎,决裂只在一瞬间/视觉中国

在文化产品中,“撕逼”在各类消费群体中都很有市场,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

针对人们为何喜欢充满“撕逼大战”的真人秀,美国心理学者曾进行过大量学术调查,发表在学术期刊《流行媒体文化》(PsychologyofPopularMediaCulture)上。研究者分析了近位调查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观看喜好,发现爱好电视真人秀的观众更具有自恋倾向。

其中一位研究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的TedDickinson更表示:“大多数自恋的人,自恋程度往往和年龄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年纪越小,越具有自恋倾向。年轻群体更热爱真人秀,且偏‘生活方式类’的真人秀。”

郭敬明是用文字呈现大型真人秀的好手。早在当今国内真人秀撕逼大行其道的十几年前,他就在这个门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3十几年没给粉丝断过奶

尤为可怕的是,这十几年来,郭敬明从没让自己的粉丝断过奶。

从新概念作文比赛出道开始,办杂志《岛》,开公司最世文化,从自己写到培养作者写,十几年如一日稳定地产出“畅销青春文字作品”,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再到白领,终于一本一本把自己的粉丝投喂长大了。

直到今天,庞大得像个怪物。

年、年,郭敬明连续参加了第三届和第四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且蝉联一等奖。获奖后郭敬明趁热打铁,首先在《萌芽》杂志上连载《幻城》,且一炮而红。第二年,郭敬明就连出了4本书,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和两本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爱与痛的边缘》是这段时期两本很重要的作品。两本书都是散文集,成书之际,郭敬明还是个高中生。

年4月4日,刚上大学的郭敬明在兰州签名售书,场面火爆/视觉中国

这两本书秉承了郭敬明一贯华丽造作的文风,却也有旁人做不到的一点——郭敬明非常细腻地描摹了作为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内心体会,很多片段写得细腻、羸弱,令人动容。谈及的话题也跟高中生生活息息相关,如《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中的一篇《我上高二了》,谈及郭敬明自己在文理分科何去何从上的纠结。

“……我是真的完了蛋了。

但问题在于理科就像我的右手,文科就像我的左手。我吃饭写字用右手,但翻书打牌却习惯用左手。

生存还是死亡是哈姆雷特的问题。

现在左手还是右手却是我的问题。”

在成人的世界里,升职加薪结婚生子才是人生大事。但在儿童的世界里,心爱的玩具丢了天就要塌了;在高中生的世界里,文理分科的纠结就是顶破天的事情。郭敬明把它比作自己的“左右手”“生存还是死亡”,可以说给很多同龄人带来共情感。

郭敬明和咪蒙一样,让自己的粉丝隔着纸张或屏幕找到了共鸣,都在拍大腿传阅、转发。这一时期的郭敬明自己就是个青春期少年,写作方向上一半靠直觉,一半靠对市场口味的初步观察。

四本书的成功,让郭敬明的野心逐渐显现。年成立了《岛》工作室,策划Mook《岛》的发行。Mook即Magazine+book,是杂志和书的混合体。

这个概念在后来也被同样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出身的韩寒和张悦然沿用,二人分别策划了《独唱团》()和《鲤》()。郭敬明在这个概念上比二人早了三四年。

此时的郭敬明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以自己为核心的青春文学IP。《岛》时期,郭敬明先后推出了落落、本杰明等人的单行本,后来大热的作者七堇年的作品也首先发行在这本杂志上。

《岛》杂志,郭敬明本人常常作为出镜模特(左),后续的杂志中基本沿用了这种做法/视觉中国

《岛》两年间出了10册,每册主题不同,装帧设计精美,栏目设置和文字风格也有了后来《最小说》的雏形。但整体基调还是偏清冷文艺风。这个时期的郭敬明在策划、出版和发行上都做了很多探索。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很少有其他青春文学杂志的成书质量能超越《岛》。

年,岛工作室分崩离析,郭敬明随即创办《最小说》。第一期发布会直接办在人民大会堂,这一次来头很大,阵势也很热闹,多位文坛名家背书——铁凝、贾平凹、张抗抗、刘震云、王安忆、苏童、叶兆言等文坛大拿纷纷发去贺词。

《最小说》的标语是“少年新文艺,青春最小说”。这句话非常好的概括了这本杂志的定位。《最小说》比《岛》更加通俗大众,装帧设计和文案策划上也更加精益求精——郭敬明作为一个出版人的业务水平是没有黑点的。成刊以来,能和《最小说》在市场份额上分庭抗礼的刊物,至今没有出现过。

郭敬明更加紧锣密鼓地继续IP开发和新生作者的培养。落落、安东尼、苏小懒、消失宾妮、七堇年和笛安等人的小说由郭敬明背书,本本大卖;郭敬明自己也笔耕不缀,产出了两个现象级的IP《小时代》和《爵迹》。

年,《最小说》启动了“The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以选秀的模式选拔新兴写手,评判模式为读者投票+名家评审。读者要支持自己喜欢的作者,就得买《最小说》,获取里面的投票表格才能投票——很多狂人粉丝成箱成箱的买《最小说》,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心头好拉票。

创办《最小说》郭敬明遇到贵人黎波,一路帮他拓展出版界资源/视觉中国

《最小说》自然销量大增。与此同时,郭敬明也请来了刘震云、麦家、张抗抗等文坛大拿担任评委。这个阵势,似乎有复制新概念作文大赛昔日辉煌的野心。

比赛办了三届,也推出了包括萧凯茵、叶阐、陈晨等在内的作者,当然这些新兴作者中,没有一个能在畅销上扛大旗。如今指控郭敬明性侵的写手李枫,就是“TheNext”大赛第一届的全国12强之一。

《最小说》的摊子越做越大,后来按不同的风格门类衍生出了《最映刻》《最漫画》《文艺风赏》等刊物。郭敬明深谙出版发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各大中小学旁的报刊亭里,《最小说》系列永远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在传统媒体渐渐衰亡的时代,《最小说》硬撑到年12月停刊,算是分走了最后一杯羹。

集结了市场上最红的流量明星,电影《爵迹》依然扑街了/视觉中国

《最小说》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郭敬明紧跟资本市场,果断转向影视圈。《小时代》系列电影在骂声中挣得盆满钵溢,全明星阵容的《爵迹》却意外扑街,刚刚播完的电视剧《夏至未至》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郭敬明的影视事业早已开始走下坡路。

如今深陷性侵风波,人们都很期待他日后有什么动作——毕竟在这个魔幻国度,当年的抄袭丑闻都打不倒他,何况这点事呢?

扫描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白殿疯不怎么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10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