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新春走基层丨巧手剪出新生活


巧手剪出新生活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剪刀翻转、纸屑落下,不过两三分钟,一个舞姿优美的维吾尔族姑娘就栩栩如生出现在眼前。记者在精河县精河镇文化站,见到了这位巧手姑娘早日古·阿不都克里木,听她讲述了一段与剪纸邂逅的美丽故事。

“记忆中,我很小就开始画画,然后剪下来,后来慢慢开始学着剪喜字、剪小花。”那时候,早日古还只是把剪纸当做一项业余爱好,没想到若干年后,剪纸成了她的事业。

自幼喜欢画画、剪纸的早日古,毕业于乌鲁木齐社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美术专业。年,23岁的她成为精河县茫丁乡北地村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年11月,随着孩子的出生,早日古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直到年,精河镇和平社区公益性岗位招人,早日古成为其中一员。一直以来,她利用空闲时间坚持画画、剪纸。

年9月,耳闻精河镇成立剪纸协会的消息,早日古报名成了会员,并以一幅《永远跟党走》的作品俘获了干部群众的心。而后,早日古到精河县文化站工作。文化站给早日古提供了潜心创作的平台。“我终于可以专心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早日古回忆着当时满心欢喜的感受一脸幸福。

提起剪纸,早日古最感谢的还是老师李桂珍。跟老师学剪纸,就要每天苦练基本功。由于长时间抬手拿剪刀,3个月下来,早日古肩膀疼的都抬不起来了。李老师不止一次说她非常有天分,但她却说:“看着作品自己都不满意,别人怎么会满意呢?”

凭着这样一股钻劲,早日古越发用功,甚至连晚上做梦都在剪纸。功夫不负有心人,年5月,早日古剪出了一位哈萨克族老人弹唱冬不拉的生动场景,这幅被命名为《欢唱》的作品,入选首届中国丝绸之路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

“这都是李老师的功劳,起初,我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喜欢的、想象的东西剪出来,展示给大家,是李老师让我明白,好的剪纸作品一定是取材于生活的。”

在早日古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绣党旗的姑娘》这幅被自治区民间艺术协会收藏的作品。只见一名身着盛装的姑娘,神情专注地绣着五星红旗,早日古将这个生活中的场景跃然纸上。早日古的作品题材别具匠心、造型夸张大胆、民俗特色浓重,看似有所关联又蕴含着各自独立的韵味,值得人深思。

“我很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太多的发光点。我的剪纸作品,就是把这些发光点再放大,自然就受到大家的喜爱。”每创作一幅作品,早日古都要先画出底稿,这些底稿也不是一次成稿,需要不停修改,修改后的底稿再描画到剪纸上,最后才开始剪。

采访时,早日古随手拿起一张红纸,轻轻折了几下后,只见剪刀在早日古的手中不停翻转,纸屑纷纷飘落,最后一剪刀完成,轻轻展开纸张,一张精美的剪纸就出现在眼前。

“传统的剪纸都是用剪刀,现代剪纸有时候会用到刻刀,有些剪刀不好剪的造型和纹路,就需要用刻刀帮忙了。”早日古介绍。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一个蜡板、一把刻刀,是早日古全部的工具。她深知,要想创作出鲜活的剪纸作品,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苦练技艺。一直以来,早日古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创作出了多幅优秀作品,获奖17次。

“我的两个孩子都对剪纸、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早日古高兴地对记者说。每当看到有同事、朋友和小孩子对剪纸艺术感兴趣时,她都会主动对他们进行指导。寒暑假期间,她将举办剪纸培训班,让那些热爱剪纸的孩子来免费学习。

早日古说,传承剪纸艺术任重道远,既要有责任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还要有热爱剪纸事业的恒心。把剪纸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剪纸,让剪纸走进千家万户,是早日古最大的梦想。

文\博尔塔拉报记者王亚萍通讯员齐馨馨

图\博尔塔拉报记者王亚萍阿曼卓乐·阿依旦

监审/王新良编审/田雨梅编辑/安晓龙

投稿邮箱:jhxwxb

sina.cn

推荐阅读:

1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万家

示范宣讲暨骨干宣讲员培训班开课啦!

2

博州15年免费教育新规,学生家长必看!

3

精河县召开“转作风抓执行促稳定”工作会

4

推荐收藏

三分钟视频!十九大报告“超简版”~

5

读懂新时代!新华社九论党的十九大精神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要多少钱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13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