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咪蒙走的第20天,想她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恋爱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笔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illustrationbyLiekeVorst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咪蒙老师被禁言,已经过去了整整20天。

互联网上20天,约莫等于人间20年了。

事到如今,喜新厌旧的网民们,差不多已经将咪蒙老师抛到了脑后——仿佛她从来没有红过一样;仿佛那些贱人low逼、爱国情怀、职场眼泪引发的滔天巨浪,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信息存储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纸质书籍的保持期限以百年计,现代科技引以为豪的电子数据,也撑不过一万年。

咪蒙老师也是注定将被时间打败的人,只是没想到,这场败仗,来得太快、太猛烈了些。

1

年,除了劲歌热舞的张惠妹、李玟、徐怀钰以外,从台湾海峡那头,漂洋过海而来的文化符号,还有一个作家,痞子蔡。

年,当台湾人蔡智恒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扇动翅膀的时候,绝不曾料到,二十年后,网络作家将成为一门年收入以千万计的职业。

彼时的网络作家们,大多没有功利目的。写东西,不过手痒而已,抱着比较严肃的态度,写一些游离在传统审美边缘上的文字。

彼时的网络文学,纯朴、稚嫩,像个刚刚走进大城市的乡下姑娘,带着一身土气,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怯生生地想要挤进文学的殿堂里去。

就像名噪一时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如今虽然奄奄一息,但在一代青年人的印象中,它几乎算是网络纯文学的圣殿了。从中走出的两位作家——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分别引领了下一个十年的青年阅读审美。

如今,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已经分别成为了不同的文化符号,谁能想到,他俩竟然还有这个共同点呢?

千禧年前后的网络作家们,无论风格流派,身上的标签都是一样的——不入流。

那时文化圈,尚未领略到网络的厉害,仍沉浸在自说自话、自吹自擂的境界之中。

作家虽穷,却是有风骨的。

连王朔和王小波这样“半路出家”的作者,都是当年文化圈众口唾骂的对象,何况这些不入流的写手?

“榕树下”的首位艺术总监,陈林,曾回忆过当年他推销安妮宝贝的故事:“当年我到北京推销过安妮宝贝,跟出版社谈,希望出她的书,印两万册。我说我们不要任何利益,就是想推这样优秀的网络作家,但是北京这边不同意。”

不是大学毕业,不是文学系出身,没进过作协,没在《收获》《十月》上发表过文章——这样的作者,也配出书?

现在的作家们,一定很怀念那个年代。有垄断权的感觉,总是好的。

少数从网络突围的作家们,就像那些发达了的乡下姑娘们,急着跟原生家庭撇清关系。

年,网络作家今何在,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悟空传》。在收获《光明日报》的好评后,迫不及待地转入“主流文学圈”,写小说,写剧本,最终却一事无成。

直到他重回网文怀抱,创建“九州论坛”,才重拾辉煌。

郭敬明在“榕树下”练得手熟之后,转投新概念的怀抱,一战成名,假装从不曾有过网络写作的历史。

安妮宝贝的切割更为决绝。

在《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取得成功以后,安妮宝贝不再把网络当作自己的阵地。开专栏、办杂志,结婚生子,把笔名由安妮宝贝改为庆山,彻底摆脱了那个带着初代qq空间痕迹的自己。

对网络上的评论,安妮宝贝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在乎。显得十分虚怀若谷,云淡风轻——这似乎不能解释,为何她会选择在年加入作协。

忘了说。郭敬明、今何在、安妮宝贝,连同“榕树下”的艺术总监陈林,如今都加入了作协。

2

直到年6月19日,网络作家们,都像是中国作协这颗大树上,一根长歪了点的树杈。但无论怎么歪,这枝桠终究都是树干上的一截。

年6月19日起,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25岁姑娘,李丽,开始在网上撰写自己的性爱日记。

一开始,这些日记的访问量不大,直到8月的某天,李丽在日记中公布了她与广州某摇滚乐手的“一夜情”故事,并以细腻的白描段落,重现了大量不可说的细节。一时引发网络轰动,李丽一炮而红。

李丽的网名,叫木子美。

木子美在网络人气飙升,嗅觉敏锐的“榕树下”闻到了商机,立马出手收购了她的系列性爱日记。这些日记后来被集结成书,便是《遗情书》。

哪怕在十多年后,出版社对此类书籍的态度,都是尽量别沾手,能跑多远跑多远。出版《遗情书》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当年可谓是毅然决然、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对木子美的宣传,一时铺天盖地,焦点,则理所当然地落在“性”字上头。

尽管《遗情书》里的性爱描写,就跟鱼香肉丝里的鱼一样,只是个噱头。但跟咪蒙老师说过的一样,无可否认,大众喜爱的元素只有三样:暴力、金钱、性。真理亘古不改。

对出版社和媒体携手塑造的“荡妇”形象,木子美非常恼火。她说她被商人利用了,很多人不了解事实,只会一味对她恶意谩骂。

木子美成了社会现象。年10月,她一口气上了六本杂志。11月,新浪首页挂着三篇她的专访。

一些人将她视为猎奇对象,一些人把她看作女性先锋,但更多的人,对木子美是鄙视、厌恶,甚至愤怒的。《遗情书》出版后,她的网站被关,专栏被撤,骂声铺天盖地,被很多人威胁,甚至一度不敢出门。

我不认识木子美。但从她早期的作品《容器》可以窥出,这个哲学系毕业的女人,对身体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一个容器。身体和道德无关,和精神无关,灵魂才是应该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
白癜风复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28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