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郭敬明的忠实粉丝
初中隔壁班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她跟家长说过一句话:“孩子读谁的书,写作就像谁。”这句话经过了相当充分的实践考验。
很多很多和我一样大的同学,读过郭敬明很多很多书。《幻城》是在一个2寸彩屏的MP4上读完的。读完的晚上,我泪流不止。跑到父母的房间里,趴在他们中间,我说:“我好感伤!”
是啊,多感伤的故事啊。现在倒是忘了什么情节,只记得:有一个人的白头发很长,另一个的更长,他们一起发现了第三个人的才是最长。不过,最后的最后,原来还是第一个人的头发比较长,他只不过藏起来了。
那时候,我写作文,和郭敬明一个样。曾经一度流行黑色纸张的本子搭配彩色水笔,我便时常在上面勾勒心事二三,倾写我心中最阴暗的妩媚。
当时我有一个好朋友,一个学习优异小提琴拉得卓异的文静女孩。她很喜欢郭敬明。可以说,共同交流郭敬明的文章,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成就了我们的友谊。在《最小说》之前,有一本杂志叫做《岛》,似乎出了十期,就没再继续了。《岛》集合了他们那一小撮人,主笔郭敬明、落落、安东尼什么的。当时这个期刊的视觉设计可以说是秒杀大多数同类产品的,要归功于他们出色的美编。而后似乎换了画手,到《最小说》时期终于未免流俗。
郭敬明里面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很深,《光线消失的井池》,讲的呢,大概是一个患有失忆症的男孩的悲惨故事。
她把这个文章推荐给我,我在自习课上细细读了起来。
所以,你看,郭敬明的文笔其实还是可以的,故事编造能力也还是可以的。这一点我写思达帕特以来非常有感触,我写过一些短短的小说,真的不像散文一样荡开去了然没了踪影却可叫做“笔法恣肆”。写小说往往像拧干毛巾,把想像力从大脑里拧出来,而且越拧越累。郭敬明写过哗啦啦那么多小说。按说,他就算不从新概念作文中火起来,也完全可以在那个时代的网络上火起来。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但是我们质疑些什么呢?我们质疑,郭敬明没有和成长的我们,获得一样的文字成长。
他的读者要永远都是初中生也就算了,他就像那一个个特定的作家,在特定的专栏,写给特定的读者也就算了。他的读者,偏偏是校园里彼此羁绊最深的那一代,那一代偏偏在长大,看了越来越多的书,接受了越来越多的书评。他们对郭敬明的期待,若是有的话,一定是在升高的。所以,到《最小说》疯狂出版的那一段时间,我离这个读者圈就越来越远了。当时我深刻洞见了从10块涨到15涨到20,不仅有文本还有画本,一刊两本,连载久久最后的结局偏偏只刊在单行本上——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在赚钱。
没有人觉得赚钱是个问题,人们不怕你赚钱。有些作者不成长也没关系,没人要求你怎么怎么成长。但是,郭敬明特殊在于,他的群众基础太广泛了,读者太多了,他的读者就是一桌同学,就是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学校。你说我读王小波,那个时候除了你真没几个同学认识王小波。大家都认识郭敬明,偷偷在课上把《最小说》传来传去,共同分享。
“最近很多同学都看什么‘小小说’!我再发现谁带,别怪我不客气!”班主任说“小小说”的时候,很多人在笑。因为很多人知道那是“最小说”。
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受众基础意味着有一群非常深度的用户,这群用户会希望自己追逐的品牌,能够与自己的成长一同并进。毕竟郭敬明不同,他还是年轻人,他可以如你一样继续成长,你以为。
正是因为你和他有感情,所以你认为自己对他的期待是理所应当的,是有这个权利的。
说到《小时代》。
首先,这个小说就不好看。这个小说太卖力了,字数一多,智力的有限性就会被放大。具体细节不谈了,毕竟我也没看全,只看过第一本《折纸时代》。很多时候,里面的时装品牌是要百度一下才认识,展示的生活也很炫目,直挺挺让人眼馋。有人评价时尚类杂志是一群月薪三万的人告诉学费三千的人年薪三百万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其实《小时代》的形象也大抵如此。
等到他说“我们要拍电影了哦!”这个本来被人逐渐嫌弃的作品才又一次踏上了舆论的剑口。
我看了《小时代1》和《小时代3》,都没有捂着脸去,是明目张胆和同学一起去看的。《小时代》刺激了一种全新的观影需求,那就是“发现烂片烂处所在”的需求。明知道一定是一部烂电影,也要去看,偏要去看,就是要见识一下,它能多烂。
人们是不拒绝奢华的。你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奢华的可以。没人批判里面的女主角一件礼服要耗时多久镶多少颗切割宝石。人们担忧的是,除却这种所谓奢华、高档次,还能剩多少启发。而我们也明白,人离开了自己的物质包装,人会不一样的,会变的。如果《小时代》展示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一群人,成就了物质也被物质成就,倒也不失为一场关于精神性与物质性纠合的哲学讨论。可惜,我没看出来。我觉得,大概还是一个高贵奢华版的校园故事。
前两天陈学冬发过长长的电视节目截图,里面是郭敬明自述,算是陈在一片讨伐中对郭的声援力挺。你看,郭敬明的大意是:“有钱不是错,用自己的努力赚来钱,是值得肯定的。你有本事不要钱,工作不要薪水、不要奖金。所以《小时代》从来没有展示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反而是要大家都像顾里一样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
他说得有错吗?没错,一点错没有。但是,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如果这是《小时代》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那便太过蠢。
不需要你来告诉大家努力就会成功;也不需要你来告诉大家有钱就该花该怎么花。
这些都不需要你来告诉,人们需要你来说一些别的。
而郭敬明的电影语言,这些别的,也没怎么说出来。
它姑且给我们展示了一段姐妹情谊,也基本仅此而已。甚至很多身边的学生作品,就思想性的触碰来讲,会比这部电影产生更长久的回响。
它值不值得那么高的票房呢?
当然了,利润,从来无所谓“值不值”,这就是一个市场表现而已。如果拿这个市场表现犯酸,大概也是一群文化人没有什么风骨罢了。
一样的故事,如果导演是我,别的不变,也不管各方资源的动用能力,票房也不可能这个样子。这些不在于郭敬明撞上了什么时代的点,而是因为郭敬明本身就是时代的点。
小孩子才分对错,这个时代的点没什么对错,郭敬明没什么对的、错的。这个时代出一个郭敬明,那个时代出一个郭敬暗,没什么的。你该怎么活怎么活,该喜欢他喜欢他,该骂他骂他,这全然不影响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组成的世界中,偶尔冒出来一个不普通。
所以我还是感谢这个人,他的作品曾经陪伴了我很久。还给我送来了一个女生好朋友。
只不过,我和那个朋友,也早都失去了联系,有五六年了吧。
思达帕特
7/28/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