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西栅时光镜像四


我小时候小学只读五年,其中一二年级两年在西栅的徐鼎和老宅里上学,即油车弄西端的一间老宅底楼,一间厅房做的教室里。现在徐家老宅已修缮后作为昌酩画院。走过乌镇囡囡的立桶,我也深深为开发西栅旅游的设计团队的良苦用心点赞。当年徐家在解放后,在老宅里办过幼儿园,我六岁的时候也在此上过学,走过立桶这个地方,就会回忆美好童年。当年住在西栅宋家桥以西的适龄儿童都在那上学。当时我家本想让我能到二小本部上学,那时候姐姐已经三年级,正在姚老师班里,姚老师也曾经是爸爸的老师。姚老师曾跟爸爸说,你家女儿很棒。后来估计本部报名报不进去,我只有回到分部上学。九月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是我爸爸牵着我,由东往西走,走到宋家桥东面桑树地附近路段,碰到分部班级排着队伍由西往东走。于是我爸将我交给张老师,老师让我排到队伍的中间去,从此我就开始了和西栅小伙伴们两年的分部就读时光。那天我们是要去本部参加开学典礼。班主任张老师就带我们这个班,除了体育要去二小本部上课,其他都在这个厅里开辟出来的教室里上。走进这个厅前,要经过墙门楼,石板天井,还有一个有着高高乌桕树,杂草丛生的小院子,最后经过一个高大有砖雕字样的墙门楼,才到教室。教室是在一个厅房的楼下。除了我们小学一个班级的教室外,后面房屋还做了托儿所的场地。我们教室隔一条弄堂,靠西的房间就是老师办公室。最让人难忘的是下课了上厕所的事。出教室门,左手边,靠东边墙角屋檐下,放了一个比普通人家大一些的马桶,马桶已经很旧,木板没有了油漆色,只剩下灰黄土色。我们就一个一个排队,这样的露天厕所上了两年。有时候下课出门晚了,内急偏逢排队,就走教室旁黝黑的弄堂,冲往里面托儿所矮矮的小马桶去。男生女生一阵兵荒马乱,等张老师手摇铃声响起,一个个冲回教室去,托儿所的一排小马桶边留下东一片西一摊的可疑污迹。在这个厅里上学的两年,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课。体育课安排在每周三下午,连上两节。午饭后,我们就排队走往三里路远的二小本部。那时候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汽车,我们排队走去那么远,根本无需老师陪同,两年里也是整班安全来去。在二小操场上好体育课的放学时间还早,我们西栅班的同学们都是各自组队走回西大街各自的家。那时候,走出校门往西米有一个抽水泵站,路南临河有个抽水泵房,路北有一个高高的水泥砌好的短通道,抽上来的水通过水道流向田间渠道沟,去灌溉农田。我们中玩性大的同学,就喜欢爬上水道,穿凉鞋的就直接走进去玩水中漫步,穿解放球鞋或布鞋的就脱掉鞋子,赤脚进去。男生挽起裤腿,女生撩起裙子边,在清澈激流中练习稳定性,顺着水走,逆着水走,有时候男生还要互相玩泼水,清凉的水花溅起笑声,吵闹声,一阵又一阵。我们只在水泥砌好的水道中玩,有草的渠道沟都是不敢去踩踏,怕陷进去也怕有蛇虫百脚。玩够了水,哪怕衣衫微湿也是没有关系,往乡间小路走走就干了。走在街背后的乡间小路,我们有各种探险。有时候可以捡到一些小古瓶,其实就是丢弃的六神丸的小药瓶,有时桑树地里捡到一些蚌壳,拿回家洗洗干净做玩具,比如玩抓七,舀一把。有时看到一墙盛开的蔷薇花,禁不住采摘几枝,还有时候摘桑葚吃,大家挑选枝干粗壮的桑树上的乌黑亮丽饱满的桑葚吃,那样才一咬满嘴甜蜜。那些绿绿的,半绿不紫的,都不会去碰,那些紫色中带白点的,都避免采摘,听说那是刺毛虫爬过的。吃过桑葚回家,满嘴乌紫色,有的洗很久也洗不干净,有的吃得有点多,还有发热流鼻血的,但这些探险游戏都是得到家长默许。这两年的小学生活也是十分优哉游哉。读点什么基本忘光,但是记得一件事。有一次语文考试,语文老师监考,等快要收卷时候,她正好走到我这里停留一下,看了一下我的试卷第一大题,看拼音写汉字,她用食指轻轻点了一下一个词组,那里正是看拼音写出"博物馆"的题。我顺着她手指拿开的地方一检查,哦,原来"博"字少了一点。现在想来,我是当年班里可以拿满分的孩子,错了这一点,就拿不到满分,太可惜。老师这么喜爱我,舍不得我扣分,我在老师眼里可真是不折不扣的乌镇乖囡囡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44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