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被蜈蚣咬伤,他选择喝这个解毒,结果,悲剧


本文由楚天都市报(ctdsbgfwx)综合、授权转载

前两天,29岁的黄陂居民朱先生在楼下散步时不慎被蜈蚣咬伤脚趾,他想起以前看电视剧里白娘子饮雄黄酒的情结,以为雄黄酒“驱妖避邪”,于是喝雄黄酒解毒,却“中毒”更深……

专家提醒,喝雄黄酒等同吃砒霜,市民们切勿模仿。

剧照

6月8日下午3点多,朱先生穿着拖鞋在楼下的小区里散步,无意中踩到一条软软的东西。还没等反应过来,他就感到右脚拇趾被东西咬了一下,低头一看,一条背部红色,长约10厘米的多足虫从他右脚旁爬过。不一会儿,朱先生就感到被咬伤的地方一阵阵刺痛,伤口周围也变得很红,他觉得那只多足虫很像蜈蚣,又想到以前电视剧里白娘子饮雄黄酒的情结,以为雄黄酒“驱妖避邪”能够解蜈蚣的毒,于是跛着脚走到附近药房,买回10克雄黄兑白酒喝下。

没想到,晚饭过后,朱先生伤口红肿更加明显,连整个脚背都变得鲜红,还隐约感觉头有些晕,他这才觉得不对劲,赶紧打医院后湖院区求诊。

急诊外科郭清皓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右脚拇趾外侧有两个点状伤痕,再根据朱先生的病情描述,诊断为蜈蚣咬伤。在得知他在家中自行饮用雄黄酒后,郭医生随即进行了洗胃,打破伤风、抗过敏和解毒治疗。1个小时后,朱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脚背和伤口周围的红肿也消失了。

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雄黄是一种中药药材,可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但多为外用,临床上现已很少用。在我国古代民间有雄黄可“杀百毒、辟百邪”的说法,端午节喝雄黄酒的风俗在一些地区仍然盛行。但是,喝雄黄酒反而会中毒。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和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艾主任提醒,端午过后,气候炎热潮湿,蜈蚣等昆虫活动频繁,被蜈蚣咬伤后,伤者易出现麻木、红肿、疼痛、发热,极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和休克,建议先用清水冲洗伤口,不要慌乱,以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如果特别严重就要及时就医。

端午节为何要“辟邪解毒”?

端午节前后,气候转暖加上梅雨到来,高温湿热伴随蚊蝇孳生,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因而驱瘟一直是端午的重要内容。

古人更是把端午的“瘟”也对应到五行,认为瘟也分五方五瘟,对于广大民众,把“五毒”的头衔安到具体的五种动物身上,更好理解。依照民间流行的版本,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蝎、蟾蜍,其中蛇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自然成了五毒的代表。端午节和蛇的联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剧照

事实上,雄黄只是“有特异臭气”,许多人做过实验,蛇对这种气味并无反应。雄黄加热或燃烧后,能发出强烈的类似大蒜的臭味,加上燃烧发烟,能够达到驱蛇效果,但人是和蛇一样会被毒害的,因为雄黄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前者可引发急慢性中毒,后者就是闻名遐迩的砒霜。

雄黄晶体

所以,雄黄酒加热饮用,相当于服用小剂量砒霜。那么,如果不加热的话,能喝吗?答案也是“不可以”,因为天然雄黄矿常含有浮选法无法去除的杂质,包括可溶性砷和砒霜类价态砷,可导致急性中毒。即便是高纯精制雄黄,其中的砷长期摄入体内后具有强致癌作用,也一样不应服用。

依照年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雄黄属于生产销售受到国家管制的毒性中药。所以,雄黄辟邪驱蛇只是传说,用科学的眼光看,其本身的毒性并不亚于虫、蛇。所以,端午节喝雄黄酒并不可取哟~

来源:楚天都市报综合,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澎湃新闻、网络

看来,电视剧和现实生活还是有差别的,记得相信科学,同意的点个ZAN吧!

点击看世界冠军劲爆MV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46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