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天敌 > 一线楼市永不落当初日本也这么说,然后就
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天敌 > 一线楼市永不落当初日本也这么说,然后就
——兼谈在日本路演的一些随感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作者: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
为什么中国硬币最大的面值是一元,而日本硬币面值最大的是块,最离奇的是韩币更不值钱了。在东亚国家想成为亿万富豪,首选是韩国,只要收集到张大韩币就够了!这背后暗藏着汇率的玄机,先听一则故事。
从五千块一个的玩具说开去
晚上和老婆视频,给我讲了儿子的一个八卦,话说他今天下午和小伙伴去上英语课,路上拿出新玩具跟小伙伴得瑟:“我这个奥特曼是姑姑从日本买的,0日元呢!”小伙伴立即惊呆了:“0块!”对于还在学习个位数的小朋友们而言,块好像用上双手双脚都不够数了!娃妈被雷到了,只好出面解释:“日元比我们的人民币便宜,1块人民币差不多等于17块日元。”儿子赶紧插话:“我知道的,我知道的,日元最近贬值很多,都是因为他们商业不好。”小伙伴表示听懂了!然后一旁的妈妈们惊呆了,晚上洗脚的时候娃妈问儿子长大了要不要和爸爸一样做研究猿,小朋友很害羞的脸红了。然后娃妈提醒我以后打电话要注意一点,别看娃小,啥都能听进去一些。
最近几天跟随海通机构和国际业务部宋总在日本路演,过来的时候没有准备,到了羽田机场准备去换钱,同行的海通财富部杨总很大方的跟我说,他带了很多日元,可以先借给我,然后就掏出了一堆大钱,随便就给了我一张一万块的,没错,一张就是一万块日元。
这两天我去超市买过一次水果,打过一次车,然后发现钱包被塞满了硬币,咱们中国的硬币最大的面值是一元,我手里头日本的硬币面值最大的是块。
我记得以前去韩国出差的时候更夸张,最大面额的钞票是5万韩币。
毫无疑问,在东亚国家想成为亿万富豪,首选是韩国,只要收集到张大韩币就够了!
为什么韩币不值钱呢?
如果看一下历史,可以发现韩币一直在贬值。大家猜一下过去50年韩币每年贬值多少?平均每年大约3%。年的时候1美元可以换韩币,最新的年,1美元可以换韩币,过去的50年韩币兑美元贬值了80%。
日元的历史更长,在年日本实施金本位时,1美元=2日元,后来到年大约贬了50%,1美元=4.2日元,等到日本战败以后,日元就跳水了,年时1美元=15日元,年1美元=50日元,年1美元=日元,年1美元=日元,最新的1美元=日元。
简单算一下,过去年日元兑美元贬值98%,大约也是每年贬值3%左右。
简单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美元不愧是金边货币,对所有货币几乎都是长期升值。
但是如果再把美元和黄金比一下,可以发现其实美元也在不停贬值。在年的时候1盎司黄金=20美元,到年1盎司黄金=41美元,在年以前美元一直和黄金挂钩,也就是大家可以拿着美元按比例和美国人换黄金。后来美国人发现撑不住了,就在年在布林顿开了个会,史称布林顿森林会议,尼克松政府决定耍赖,宣布停止向外国政府履行用美元换黄金。
之后黄金兑美元一路上涨,到最新的年,1盎司黄金=美元,也就是过去的50年黄金兑美元涨了大约30倍。
简单来说,就是在过去的年,美元兑黄金每年平均贬值4%;在过去的50年,美元兑黄金每年平均贬值7%。
什么是最值钱的货币?毫无疑问肯定是黄金,因为黄金比美元还要保值!
为什么要算货币的价值呢?因为心里不踏实!
今年过年我去的是新西兰,去过的所有景点,碰到的基本都是中国人,媒体说有5万中国人在新西兰过年。
这一次在日本,我和杨总去路边的一家药妆店买东西,发现店里面的顾客全是中国人,而且中文的导购有好几个,我结账的时候碰到的收银员是日本人,也非常流利的跟我说“银联卡、签名”!
今天晚上和日本东京交易所的客户聚餐,他们的常务跟我们说起对中国人的印象,说非常感谢,因为前几天在机场碰到了中国一家子聊天,发现都是过来购物的,买的东西一堆一堆,感谢中国人过来买东西。日本人发明了一个名字叫做“爆买”,来形容中国游客的给力贡献,因为中国游客过去一年在日本花了亿人民币购物,从马桶盖到化妆品,中国游客为日本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有钱呢?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呢?
过去我们的钱是自己挣出来的,在07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两位数,大家的工资增长是实打实的。
但是在0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大家的工资增长也没有太大变化,为什么大家越来越有钱了呢?哪里在赚大钱呢?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房价,尤其是北上深的房价。媒体报道说上海的房子在春节期间每天跳价上涨,套千万级新房一天抢光;最近刚刚有开发商在北京南五环拍出了5万元/平米的楼板价,深圳的房价就不用说了、因为是最贵的。
过去10年北上深的房价一直在涨,有个老同事跟我说未来1线城市的房价还会涨,赶紧买上海的房,理由是马上无房可卖了,说什么上海的存量房库存只够卖3个月的,要赶紧去买,我也确实没法反驳,在连续10年上涨的大趋势面前,任何质疑好像都是苍白无力的。
但是如果房价再涨下去,会发生什么呢?
此外,郑重声明一下本人目前依然代表海通工作,未来一段时间也会继续以海通证券的名义发布报告,感谢大家的八卦和对我们的关心,未来不管在哪里,我们都会继续做好研究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当年在日本泡沫经济的顶峰,有个段子是把东京卖了,可以把美国买下来。
那么假如把中国最贵的北上深卖了,可以买下哪里呢?
截止年,这三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大约万,平均每个地方万,假定3口一家、户均一套的话,对应的存量住宅大约万套,假定每套房子平均平米,对应的是20亿平米的住宅存量,假定按照目前大约5万/平米的均价,对应的市值大约是万亿人民币。
万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
美联储定期发布美国居民的财富数据,截止15年3季度,美国家庭总财富是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万亿人民币,其中实物资产(包括房地产)的市值是30万亿美元,折合约万亿人民币。
简单来说,把北上深卖掉以后好像足以买下半个美国了,相信把整个日本买下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东交所的朋友跟我们说整个日本的股市市值大约是35万亿人民币,估计房地产市值也不会超过万亿人民币。
我们给日本的客户说上海的房价去年涨了30-50%,他们都惊呆了,跟我们回忆在年的时候东京的房价也是一年涨60%,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不是不会涨,因为按照1月份14%的广义货币M2增速,而且如果货币增速一直很高的话,确实支持房价继续涨,因为历史上中国房价涨幅与M2增速最相关。但是再这么一直涨下去的话,我们好像可以把全世界都买下来了,这好像有点怪怪的吧!
所以,真心希望货币增速能够慢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地产泡沫小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对人民币的信心能够更加踏实一点。
否则,可能大家都是亿万富豪,但可能又什么都不是。
最后,重要的话讲三遍,黄金、黄金、还是黄金!历史告诉我们,货币里面黄金绝对是最保值的,换美金不如买黄金!黄金,你值得拥有!
日本几代人都被房子坑惨了作者:齐俊杰
日本跟中国很像,只不过他们先走了一步,率先崛起,率先炒房,率先炒股,率先被打残……
现在你去日本,你看看东京的地价,房价似乎并不贵,基本上-万人民币一套平米的房子还是有很多的,这个价格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已经基本平价。
但日本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我们,甚至是我们4-7倍,换句话说如果把收入因素考虑进去,那么日本人在东京买套平米的房子,跟你在北京,上海花万买一套平米的房子感受是一样的。但是1万元每平米的价格,已经足足过去了8年时间。
先看一张神图,非常清晰,日本的房价已经快跌了30年,而日本跟我们一样,上涨的时候都是一线城市涨,东京涨的最快最高。大概当年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东京掌握着教育、医疗、金融、就业等等资源,所以东京房价不会跌。
东京买不起了就买东京圈,东京圈买不起了,就开始买6大城市,最后再买小城市,从涨幅上来看,甚至6大主要城市的涨幅远远超过了东京圈和东京核心区的房价涨幅(有基数原因),这就是一种跟风炒作,不过潮起潮落,潮水总归要退去。
90年代开始,泥沙俱下。别管什么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东京核心圈,价格同样是暴跌。只不过跌到后来,一线城市还能止血,而二三线城市根本就没有这个功能。现在还在跌!有个朋友家的父辈买了一套大阪的房子,当年倾其所有,现在跌了一半,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根本卖不掉。
日本朋友提到现在的房子,都是咬牙切齿,有一部分人彻底被房子绑架了,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只为了房子上的负担,由于在日本开征了房产税,大约每年的房产税率是5%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套万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钱是25万,虽然日本人收入高,但面对这样一笔钱,也是相当的挠头。日本还规定了,房子买卖要交重税,赠与也要交税。
这跟我们很像,于是日本人彻底疯了,房子完完全全的砸在了手里,再也卖不动了。在日本曾有一个问卷调查:你觉得土地是比存款或股票更有力的资产吗?结果显示,年以后,回答NO的占38.8%,首次超过YES的回答者。这意味着,经济泡沫破灭以后日本人对房地产的想法完全改变了。
现在,买房子已经不是日本人一辈子的梦想,更像是一场噩梦,9年的新房成交量比年减少了1/3。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年发布的白皮书,年,40岁以下的日本人中有房者占42.2%,年有房者只占28.4%,近30年间下降了约14%。所以尽管日本现在的租售比已经高达了8%,日本人还是更多的人选择租房,也不买房。(中国的租售比只有2%,还不如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高)
很显然日本的房子也已经过剩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日本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房子,尽管东京的房价收入比已经不到9,日本的房子还是卖的不好。
房价收入比是一套房子的总价,除以一个地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用来展示一个家庭不吃不喝多久能买的起房子,东京人显然是幸福的,9年他们就能买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在北京上海甚至,这个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30,也就是说你用满了工作年限,也已经买不起房了。
有人说日本经济不好,那我们再看看世界的资本中心,金融中心,富人最多的城市纽约。
经过连续十年的上涨,纽约的房价依然出现了深幅度的下跌。虽然跌幅小于全美的跌幅,但是仍然下跌。
最后说回国内,看看我们的房地产现状,远比日本当年严重的多得多。
可以说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已经破裂,而由于资金退守一线城市,所以抱团取暖反而加速了一线城市的最后疯狂。接下来明年就会发生二线城市彻底崩盘,而不出两年一线城市也会继续分化。资金继续退守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最后大概只有中南海和天安门附近的房子不会下跌。因为那里根本没有商品房。
一直在反复说去库存,但现在中国在建的房子,和已经建好的房子,已经足足够卖6-7年的时间。这还不算庞大的二手房基数。可见现在不是去库存,而是库存加速上升的时期。
那么一线城市和二线三线城市有多大区别呢?答案是没什么区别,从库存的消化来看,一线城市并不比二三线城市更好。三线城市已经完全没救了,而二线城市还在玩命建设,正在一个作死的道路上飞快的飞奔。
地产商的资金已经越来越紧张了,房地产投资越来越困难。大部分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烂尾迹象,很多工地因为缺乏资金已经都停工了,去年上半年地产开发商从P2P拿了不少钱,到年底根本还不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进一步抵押,以更高的利率再借钱,如果今年还卖不动,还是拿不到银行的贷款,这属于找死。
另一个办法是放那不动,这属于等死。他们期待的事情就是今年在各种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能再火起来,房价蹭蹭往上涨,这才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但可能吗?
最后看一张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房价数据图,美国经济出问题了,人民收入少了,房子的购买力也就降低了,房价跌了,然后进而影响美国的经济。
而美国人想的办法是,救助金融机构,让金融跟房地产划清界限。让房价快速下跌,短暂阵痛之后,年房价就开始复苏了,(美国人没有老龄化这颗雷)美国经济也开始复苏。而我们明年的宏观经济将更加困难,还有大量企业要裁员,大量企业要转型,一些传统制造业可能完全过不下去了,居民收入降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叠加上人民币贬值的因素),那么房子的购买力必然下降,这是一个趋势,这才是市场经济。
而所谓让农民去买房,支持金融租赁,取消限购云云的政策,起不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数据来源:国金证券宏观分析报告)
房产泡沫让日本30年没翻身!来源:金融看客作者:水木然
当一个国家的房价开始高攀时,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即将盛极而衰。为什么呢?因为钱本身没有价值,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当钱流动到房子这个环节时,就开始变成了钢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动不下去了。日本就是前车之鉴,30年仍然没有翻身!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其实最近五年以来,唯一可以挣钱的行业只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我们这里暂且不论,提到房地产,我深圳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前几年在深圳买的几套房子,仅仅今年一年就升值了万!
就是因为房地产,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大发横财。而有的人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一辈子也挣不到一个落脚的机会。
如果在一个社会里,有的人不用劳动也可以挣大钱,而有的人勤奋刻苦依然换不来希望。试问:谁还会踏实的劳动?这个社会肯定是没有希望的!这就是房地产的“机会主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硬伤!
先展望下中国经济的过去。二战后经济增速连续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个经济体,剔除掉博兹瓦纳、马耳他、阿曼、香港、新加坡等微型经济体,实际上只有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泰国8个经济体创造了所谓的高增长奇迹。
不过后来的情况大家已经了解,除了中国,其他经济体在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中无一例外的跌落神坛,日本跌倒5%,韩国好一点,大概在6%。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了。
为什么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开始进入低速阶段?为什么中国在勉强保持7以上的高增速后仍然难逃厄运?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保持高增速?
那么,今后的若干年,中国的经济能否“返老还童”?难,我们来看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人口老龄化和中国房地产。
第一个故事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这一点大家深有体会,我们的养老金甚至不足以支持中国的老年人,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以保证青年劳动力的供应。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老人和青年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叫做“小鲜肉”,另一个国家叫做“大叔”。“大叔”有个老人,“小鲜肉”有个青年。青年都可以劳动,而且他们的劳动效率也比较高,所以他们一年能够生产斤粮食。“大叔”国的位老人没有生产能力,但是他们还要吃饭,所以需要将自己过去攒下的金钱向“小鲜肉”购买粮食。假如每个人有10个单位的粮食需要,每个单位价值1元钱。小鲜肉们自己吃掉斤粮食,剩下斤粮食,其储蓄率相当于50%。大叔们同样需要消耗斤粮食,所以购买了“小鲜肉”剩余的斤粮食。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两国的GDP分别是多少?
“小鲜肉”国的GDP是,“大叔”国的GDP是-。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一下GDP是什么。GDP,中文名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关键是国内,另一个关键是生产。小鲜肉们在本国生产了,不管其中的是在国内消费还是在国外消费,都算作生产国的GDP。这样一来大叔们的GDP就很清晰了,他们没生产,反而净进口,所以他们的GDP是-。
这些跟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明显,中国正在经历由“小鲜肉”变成“大叔”的过程。过去,中国不缺乏劳动力,尤其是03年到13年十年间,中国的劳动力增长每年接近万,所以其经济增长量可以轻松甩“大叔”国们几条街。现在中国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开始副增长,干活的少了,吃饭的多了,经济开始放缓是必然的趋势。这是计划生育在造成的结果,即便放开二胎,也不足以补充劳动力从而扭转乾坤。
所以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龄人口占比的上升,中国将逐步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自然的下滑,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
第二个故事关于房地产
这是中国丈母娘最关心的问题,结婚是一定要准备新房的。不过,中国的高房价又像是丈母娘的克星,吓跑了无数中国好女婿。
还是小鲜肉和大叔的故事。小鲜肉们仍然可以生产斤粮食,自己消耗斤,但是大叔们走了一半,只剩下50位老人,他们每年只要斤粮食就可以了。第一年,大叔向小鲜肉买了斤粮食,小鲜肉们剩下斤。这个时候GDP分别是多少?
“大叔”国GDP是-,“小鲜肉国”GDP还是,但是经济结果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消费+出口,现在是消费+出口+库存。
第二年,大叔们来找小鲜肉购买粮食斤,小鲜肉们想,自己吃斤,库里还有斤,所以今年只需要生产斤就够了,库里的斤正好卖给大叔们。所以小鲜肉们决定让一半本国人放假休息,粮食先借给他们吃,明年再劳动补偿就好,这个过程就叫做去库存。那么两国的GDP这时候是多少呢?
“大叔”国GDP是-,“小鲜肉”国GDP是,虽然库存有,但是已经算到了第一年的GDP里,不能再算到第二年了。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到了“库存压顶”的年代,年之后,人口老龄化导致房地产需求大幅下降,而过去几年投资的房地产项目还在不断竣工,供过于求导致库存堆积如山。目前中国房地产待售面积达6.6亿平米,在建面积超50亿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的标准,几乎透支了两亿人的需求。
即便今年房地产销售还不错,但也没有哪个厂商敢再继续生产房子,所以房地产投资下滑,已经低于销售增速。但由于几年前开工的项目还在不断竣工,去年房地产不仅没有去库存,反而在被动增加库存。大量的库存需要去掉,也是影响中国GDP增长的一大原因。
一线城市房价正直奔“山顶”转自:21财闻汇
21财闻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吴晓波频道(wuxiaobopd)、黄生看金融(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