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原创故乡旧事5逮蜈蚣遭遇4次意外,


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蜈蚣被称为“五毒”之首,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市场回收价格也比较贵,90年代末每条1元左右。对没太多经济收入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可以额外变现的方式,可以通过勤劳来补贴家用。调皮的我,也加入了逮蜈蚣的大军。还别说,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不吃点苦头很难上道。至少,我是交了学费的,而且还很痛苦。初次尝试被蛰7岁时,我第一次学习抓蜈蚣。用一个小锄头按住蜈蚣的后背,然后尝试着用大拇指和食指配合着去抓蜈蚣的头。被限制活动的蜈蚣,往往会焦躁地来回扭动头部,试图挣脱。这个时候,最考验抓蜈蚣的人是否眼疾手快、动作协调。蜈蚣头上有两只钳子,毒性很高。因而将蜈蚣抓起来之后,首先要掐掉两只危险的毒钳子,这样能有效避免被毒物蛰伤,回家后还要用竹篾片穿住蜈蚣的嘴部和尾部,操作起来也会方便些。蜈蚣有很多只脚,虽然也有毒性,但是很弱,抓破皮也只是轻微瘙痒。当然,蜈蚣号称千足虫,如果那么多只脚扒在手背上也会很疼。所以,用手指甲掐断毒钳子的时候,我常把那些小脚爪子握进手心里。第一次抓蜈蚣的时候,我还是个傻大胆,总觉得没有什么事,结果一不小心,被两只毒钳蛰了。我的手背,连着小臂,迅速红红地肿胀了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知者无畏”。村里老人告诉我,你要么用蜂蜜抹一下,要么找哺乳期的妇女,用奶水冲洗一下。具体是什么原理,我也不得而知。采取了第二种措施处理后,过了好几天难熬的时间,我的手逐渐恢复了。挖蜈蚣遇惊喜虽然再次遇到蜈蚣时,我还是心有余悸。但是面临着蜈蚣换来的钱,可以买文具,买好吃的东西,也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我还是走上了挖蜈蚣的路。在村里大人的指点下,我渐渐学会了抓蜈蚣的技巧,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但是挖蜈蚣要跟土坷垃打交道,总会遇到一些意外,这里列举两次具有代表性的。挖蜈蚣的时间长了,我也逐步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土坎上有一些缝隙的地方,腐殖层的石头下面,墙角的乱石砖头下面,一般都会有所斩获,当然也会有意外惊喜!有一回,我兴致勃勃地找到一个好地方,接连挖出了2条红头大蜈蚣。我使劲一锄头下去,居然刨出来一个大洞,两条盘缠在一起的蛇,随着掉落的土块翻滚到我脚边,吐着猩红的蛇信子看着我。我顿时头皮发麻,屁滚尿流地逃跑了,虽然不是因为害怕,但确实觉着瘆得慌。还有一回,似曾相识的经历,不过刨出来的不是蛇洞,而是一窝刺猬,顿时感觉很惊喜。于是,我还脑补了一下刺猬吃蛇的画面,刺猬蜷成一团,朝蛇一打滚,就用硬刺把蛇扎成了筛子,最后跑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大快朵颐……捕获方法创新等我上高中以后,就很少再有时间逮蜈蚣了。但是我发现,逮蜈蚣的方式,随着时代发展、理念变化而变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对我而言也算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为了避免动土影响农村的水土环境,也为了尽量保存蜈蚣毒钳子,提高蜈蚣的药用价值。大家很少再用锄头这种土木作业工具了,大多数人都置办了一身行头。惊蛰之后,蜈蚣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但夏秋季才是高峰期。因为蜈蚣喜爱晚上捕食,大家渐渐地转向了夜间作业。每个人都有一套制式装备,头上戴个大大的探照灯,手里拿着一个铁钳子,身上背着一个带盖子的广口瓶,瓶子里放一些液体酒精或白酒。晚上,人们穿着深口靴子,走到田间地头,用头灯探照目标,用钳子夹着蜈蚣,放进广口瓶里封好盖子。因为瓶子里有酒精,蜈蚣不一会儿就没有了动静。运气好的人,一晚上能抓上百条蜈蚣。次日白天,人们会把蜈蚣用竹篾片穿起来,晒晒就能拿到回收点卖钱了。关于逮蜈蚣,您还有啥妙招?欢迎留言交流一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69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