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永远被我妈吐槽是个“蜈蚣精”的人,家里门口的一堆鞋子永远是槽点。明明鞋柜也买得够大,但是脱下来就顺手一丢,懒得再放进鞋柜。实在受不了我妈的吐槽,准备把鞋都塞进鞋柜里,又有点傻眼了,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鞋,鞋柜好像都放不下了。
难道就从此不买鞋了吗?当然不可能,肯定是要好好规划一下鞋柜的布局,争取满足“蜈蚣精”的日常需求。生活不易,且买且珍惜。
套路都是相通的,必须从户型和生活习惯等等方面来考虑鞋柜的布局。
虽然户型千千万,但是常见的玄关类型大概有四种,分别是入户花园型、两面收纳墙型(=型、L型)、常规一字型以及没有玄关。
入户花园型:有不少于两面墙的收纳空间,一般是比较大的户型专属,收纳空间大;
两面收纳墙型:根据不同的房屋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型”和“L型”,相对来说,收纳空间也足够了;
常规一字型:是不是觉得很亲切,大部分户型的玄关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空间相对前两种要小一些,可以适当收纳,满足普通家庭问题不大;
没有玄关:这种情况就是考验大家创造力的时候了,自己找办法添置出鞋柜的空间;
另外,家庭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先要弄清楚自己家大概有多少双鞋以及楚家人各自的鞋码。
数量估算:鞋子分为平底鞋、高跟鞋、短靴、长靴、球鞋、拖鞋几个大类。两个人住,家里鞋子大概在35~40双左右;一家三口住,鞋子大概在45~50双左右;一家四口的家庭,大概在55~60双左右;三代同堂的话,差不多得在80双以上。(以上估算仅供参考);
鞋码分析:成年男性的脚长在24.5cm~28cm左右,换算成鞋码大概是39~46码,估算成鞋长大约26cm~34cm左右;成年女性的脚长在22.5cm~25cm左右,换算成鞋码大概是35~40码,估算成鞋长大约24cm~31cm左右。(PS:脚长≠鞋长,鞋长=脚长+鞋的厚度,因为厚度不同,大约有2~6cm左右的误差);
弄清楚个大概之后,再来计算鞋柜的深度和层高。
鞋柜深度:因为鞋柜深度=鞋长+柜门厚度,所以一般鞋柜深度在35-40cm左右,带鞋盒收纳的鞋柜尺寸要40cm;
鞋柜层高:高度最低的拖鞋大概在7cm左右,高跟鞋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估算,现在的高跟鞋差不多都是7cm到12cm之间。
常规鞋柜层板之间会有16cm的间距,为了更好的收纳,可以在鞋柜侧面每间隔32mm左右的地方打孔,方便调节层高;
最后说布局:
对于前三种常见户型的玄关来说,可以把鞋子分为常用和换季两类。换鞋凳的下方可以留出空间做个双层隔板,把每天都要穿的鞋子放在这儿就行,来了客人也不用慌;
要是家里的户型不支持玄关,可以选择定制个矮鞋柜,解决日常的放鞋需求;
不想每天打开柜门找鞋放鞋的话,就在柜子底部做个10~15cm的悬空空间,一层不够可以做两层。
嫌定制麻烦操心,还不放心材料问题,嘻嘻,我的广告时间又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ly/1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