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诚信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蕴斋养真步瓦苇,教师乐在其中的共同体(二)
——三林中学教工社团近期活动集锦(二)
为丰富三林中学“仰高”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教工团队凝聚力和教师综合素养,以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积极投入“非遗·文创”特色高中的创建,学校需要各类共同体促进师生成长。我校建有十多个教师社团,在各位社长带领下,尽展志同道合气氛,开展了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激发教师内驱力的活动。通过社团展示,广募新人,学校教师群体更添活力、动力。
社长:英语老师傅春华
年的最后一天,非遗文创集市,最引人注目的教师社团“摊位”,策展人是计华洁老师。为了效果好,她还特地买了一辆“车”,放满自己养护的“多肉”。
喜爱多肉的老师其实不少,自从有了景天瓦苇社,隐藏的“大神”一个个浮现出来,能讲出道道来的“养肉人”一个手数不过来。谈起多肉,傅春华社长会有聊不完的话题,她被称为三林中学的“多肉学家”,能解答同事们提出的大部分多肉养护问题。
景天、瓦苇、番杏……都是好听的名字,多肉品种太多了,光是景天科就有35属余种。幽兰藏深谷,瓦苇隐土砾,或厚重沉静、或轻盈晶亮。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之中,总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万象的帝王之气、玉扇的将军之魂、玉露的少女之心、硬叶的侠客之风……藏着千变万化,这是瓦苇的花道。
景天瓦苇社展示品
年11月9日—11月20日,景天瓦苇社举办“多肉与阅读”系列活动,傅社长发动社员干了好几件事:
1、把家里好看的多肉盆栽带来“秀”;
2、图书馆“**与阅读”角布展;
3、“多肉种植”微讲座及景天科盆景制作体验;
4、“多肉ASK”人气投票活动。
由于“多肉”布展在开放的图书馆,前来观赏驻足的师生络绎不绝。图书馆的唐昭琼馆长也是景天社的成员,她挑选了多肉植物科普知识、种植养护的图书放置于展示区,供前来观赏者翻阅比照。朱凤雷老师酷爱景天科“法师”,她从家里搬来许多盆景展示。傅社长邀请她做微讲座,朱老师欣然答应。
盆栽体验活动
万物有其道,多肉算是大千世界里比较独特的一类植物吧。景天瓦苇社除了有高手,也有刚刚入坑的“小白”,在活动中开始积累经验。为什么有这种社?只要有共同爱好就会有聚集的意愿。在学校这个文化场,有这种“生态群落”一点儿也不奇怪吧。
社长:信息老师陆晓娥
提升审美情趣又接地气的社团注定易受老师的喜欢,景天瓦苇社的“姊妹社”是花艺盆景社。
年12月10日下午,花艺盆景社在举行“海派水仙花造型雕刻”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老社”每年12月上旬的固定节目,这个时候雕的水仙,能保证在1月下旬“凌波仙子”正好开出最美的花,今年也不例外。水仙花寓意丰富,是友谊、幸福、吉祥的象征,也被人们视为美好、纯洁、高尚的象征,是上海人春节的“年花”。
邀请我校退休教师沈功治老师前来指导。
沈老师是水仙球雕刻造型方面的行家,退休前曾多次荣获华东地区和上海市水仙花雕刻造型比赛特等奖。沈老师连续4年回校做指导讲座,聆听的老师已经换了几茬,每年都参加的铁杆粉丝也不少。
对水仙球进行雕刻造型,是我国传统艺术手法。艺术雕刻水仙种类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蟹爪水仙,要经过剥皮、开盖、疏隙、剥苞、削叶、刮梗、修整七道工序。水仙雕刻造型主要是对花、叶的雕刻,通过雕刻的机械损伤、阳光和水分控制等办法使花、叶达到艺术造型的目的。下刀要够狠才够卷曲,下刀如太狠可能没花看,这把雕刻刀如何游走在不明朗的花芽间还真是门学问。
1月22日左右,老师们亲自打理的水仙陆续开花了,展示“凌波仙子”或生尘袜步微月,或化禽鸟多栖息的意境。
遇见美
插花活动
至此,花艺盆景社的活动都是在校内、在桌台。很快我们将走出去,下一个活动目标是和海派盆景非遗项目的联结。筠园,我们来了。
社长:音乐老师马青
校园文化节,诵读社以我校校园里的古迹“天池涌泉”故事展开,教师诵读与学生钢琴伴奏、男生小组唱等表现元素融合在一起。
诵读社老师在排练
朗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视频)
社长:语文老师叶霁
杂剧社既是一个“老社”,又是一个“新社”。说“老”是因为他们有创作的“底子”,曾经排演过《双十一》、《30年以后》等自娱自乐的剧。说“新”是因为杂剧社的“戏路”有变,开始在表演中加入《沪谚沪语》非遗元素。在最近的校园文化节上与学生社团“西林乡音社”合作的节目《上海谣》,首次把上海方言、上海说唱形式融进了故事表演,海派风味十足,令全校师生们备感惊艳。
老师们的精彩表演
社长:体育老师王一明
在社长和主干成员的共同召集下,本学期举行了教工乒乓球比赛,人数多、场次多、围观多。不过,总体来说眼下缺少“狠人”,竞技环境轻松,甚至于决赛都很少见“豪横”的球,比赛现场文明、谦逊,但不乏精彩有趣场面。
社长:语文老师王虹
早在年我校就成立了教工刺绣社,曾被评为教育局工会的“活力社团”,后来种种原因“失去活力”中断过。去年重来改名筠绣社,社长还是王虹老师。筠绣社旨在传承三林民间刺绣非遗项目,通过学习基本刺绣技艺、了解三林刺绣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刺绣文化创意。
三林刺绣是有名的非遗项目,古称筠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面料上运针,以绣迹构成图案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以线的特点,以实在的组合成为有趣味的人文意境。许多流传下来的优秀民间作品,都是通过线条、图案与色彩构成精美绝伦、雅韵欲流的匠心之作。
三林刺绣抽拉雕技艺
要传承其工艺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无数的时间与实践的积累。作为教师的业余,更多的是一种爱好、一种对美的唤醒、对匠心的体会理解、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意愿。在非遗文创节,王虹社长带领大家设计制作了一些刺绣小品,在义卖活动中颇得师生喜欢。
我校的教师社团越来越多的和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自从开启了非遗文创特色发展项目,社团活动也更为积极的去表现积累文创思路的一面。几个重点社团就是教师社和学生社并行的状态,如刺绣、标布、舞龙等等,毕竟要通过课程惠及学生,教师认同是很重要的前提。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与跨学科探索,有助于学科互通,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久而久之,形成触类旁通,自由借鉴的思维习惯。
教师社团虽然在教师课堂之外,可也是学校之内。教师个人发展、专业成长、团队提升与学校发展结合的氛围非常重要。“非遗文创”特色高中创建需要一支有变革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队伍,要培养文创素养优良的复合型、能跨学科的人才,我们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社团是从爱好出发的,切入点很小,但连接着教师的工作情怀和生活情趣,可探索的内容却是广泛的。培育我们的共同体、积蓄我们的新能量,我们现在正在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ly/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