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端午节为什么要躲午读懂古人这一智慧,


今天是端午节,开启三天小长假同时,你会发现,今年端午节比去年来得要晚一些。

晚端午

今年端午节是6月22日,去年端午节是6月3日。两者相差有半个多月。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多出一个“闰二月”,所以称为晚端午。

其实,端午节的时间每年都会有所不同,今年可算不上最晚端午节,年的端午节是6月26日。

俗语说:“早端午凉嗖嗖,晚端午热死牛”。这句话意思是:端午来得早,天气要凉爽一些;端午来得晚的话,天气就会炎热异常。

今年是晚端午,则意味着全国某些地区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提醒人们要做好高温防范、保护健康,做好农作物应对计划。

古代的“公共卫生日”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比如喝雄黄酒、配香袋、门前挂艾草等。但是不容忽视一点,很多习俗都体现了古人在防疫、祛病方面的意识和智慧。

根据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端午节时天气酷热,是阴阳变动时期,高温、潮湿环境下,蚊虫、五毒躁动,瘟疫瘴疠之气滋生,很容易爆发病毒瘟疫。

五毒醒是指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这时候都苏醒活动,对人们健康危害很大,提醒人们采用插艾草、佩香囊等各种措施防虫、防毒,时刻躲着它们,避免受到伤害。

所以,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卫生防疫节”。从这个角度来讲,大概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安康的问候了吧!

为什么要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古人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而重五则是被视为不吉之日。

有俗语:男生重五多不举,女生重五全家愁。意思是说,五月初五这天出生的孩子,不论男女,都会被看作是不吉祥的人。

史书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他的父亲不想要他,最后母亲偷偷把他养大成人。宋徽宗赵佶因为重五之日出生,从小而被寄养在宫外。

由此可见,古代普遍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日。既然是恶日,人们自然要躲避,因此民间把端午节也称之为“躲午节”。

该怎么躲?

“躲午”一般指躲开“午时”。根据十二时辰,古代“午时”相当于今天的11点到13点。此时也是一天中高温炎热的时段,暴露在外容易高温中暑,对身体危害较大。

哪些人需要躲?

根据民谚“恶月端午节,三人需躲午”。这里的三人不指具体的三个人,而是指三类人。

1.年龄小的孩童

孩子天性好动,喜欢在外面玩儿。端午节时,天气潮湿、炎热,毒虫、毒蛇经常出没,对孩子危害很大。此时,孩子们应尽量躲在家里,不要出去,或者戴五彩绳、荷包,寓意可以驱邪除病。

2.老人和身体虚弱人群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病人或体弱者,由于午时阳盛、湿气重,端午节期间也会建议他们躲避午时。

3.孕妇要躲午

端午时节,孕妇受身体影响出行不便,也要躲午,避免中暑,也防止遭到蛇虫侵害。

端午安康才是根本目的

五月初五虽然被古人定义为恶日,但是人们恶的不是这一天,而是这个时节的炎热天气、潮湿环境及各种有毒生物的侵害,驱邪避毒、祈求安康才是人们躲午的根本出发点。

从人的生命和健康角度,古人有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能躲则躲,且能和谐共处。

时至今日,当我们经历了三年抗疫经历,也许对“躲午”会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当然,古人并不是单纯地躲午,而是运用各种智慧来抗毒:

1.悬挂艾草

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挥发性芳香油,可灸穴治病又可驱虫。端午节时,人们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可用来驱病、防蚊、辟邪。

2.系五彩绳

中国传统认为,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有“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当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系上五彩绳来驱邪。

3.佩戴香囊

佩香囊不仅是漂亮的饰物,因为香囊内通常装一些具有芳香味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的作用。因此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吃打糕等太多民俗。

所以,说端午节是重大节日一点都不为过,它的别名就将近30个,堪称传统节日别名之最。

除了端午节,你还能说出几个它的名字?评论去留言分享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mj/110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