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名记者采访莫言时,谈到了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说,尽管文坛向来不缺这类题材,但一直没有具有总结性、历史性的一部小说。
听了这话,莫言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他想到脑海中已经构思了43年的故事,耗费43天,将这些故事全都写了下来,并将其取名为《生死疲劳》。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生死疲劳本就指的是人生、死、疲、劳的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
这部花43年构思,用43天一气呵成的佳作,余华看了也直呼嫉妒。
书中的主人公西门闹,一生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富足,却在村民的冤枉下含恨而死。
他不甘心死于非命,在地府鸣冤叫屈,阎王无奈,就判他堕入六道轮回。
先后经历过驴、牛、猪、狗、猴生的他,看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终于积怨化解,转世为人。
“去酒吧看看,金钱面前颜值算什么。去工地看看,生活面前尊严算什么。去医院看看,生命面前金钱算什么。去宾馆看看,贞操面前爱情算什么。去殡仪馆看看,生命面前人生算什么。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莫言
老人言:“成年人的世界,稍不努力,连快乐都养不起!”
你有过,躺在床上,眼泪划过鼻梁,流进另一只眼睛,外流到枕头上,再染湿头发,鼻塞到窒息的那种经历吗?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俗语:“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这就是社会的真相,记住你无助的样子,然后拼命的努力。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会过日子的退休老人,活得很“俗气”
北宋时的某一个深夜,太宗一觉醒来,披上衣服,就去了学士院的玉堂。
翰林学士苏易简劳累了一整天,早已入睡,惊闻太宗亲临,赶紧爬起来。
到处都是黑灯瞎火的样子,宫女提起烛火,透过窗户,为苏易简穿衣照明。不料,烛火点燃了窗框。
大臣的工作有多难,从故事里可以窥见一角。
时过境迁,我们有了手机,半夜里安排工作,就更加简单了。因而,很多职场人,害怕下班后手机响起、工作群里传来消息;也有人因为担心的事情多了,睡不着觉。
熬过了中年,踏入了老年,终于退休了,各种不自由、战战兢兢,都应该舍去了。
越往后,越觉得要活“俗气”一点,你我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正如陶渊明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01
花钱省钱,顺着习惯。
《说文》有言:“俗,习也。”
俗,可以解释为风俗习惯。对于退休的人来说,按照自己的惯例去生活,就行了,不要因为身份的改变,就特别要求自己。
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对摊贩说:“我退休了,退休金也不少,但是我不大方,我喜欢讨价还价......”
原来,老太太为了一个塑料袋,和摊贩争了几句。
显然,争执的根源,不是差钱,而是习惯。凭什么说,退休老人,就得大方?把生活费降低到最少,甚至很抠门,也没有关系。
当然,如果退休的人一直很大方,也可以。只要日子不奢靡,钱财够用,就行。
小日子,不被任何人左右,而是“按需分配”,就会很轻松。再多“理财”的道理,看看就行,别当真,该花就花,该抠就抠。
02
合不合群,尊重自己。
退休了,有人喜欢邀三五好友,常常小聚。也有老人,爱好钓鱼,每次外出,都呼朋引伴。
当然,也有人喜欢独处。还用庄子的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为自己辩解。
看过一个笑话:一只蜈蚣去赶集。
有人问:“蜈蚣,你那么多脚,是先抬右脚的吧?”
蜈蚣点点头。
又有人问:“蜈蚣,你应该先抬左脚。”
蜈蚣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抬脚了,导致错过了集市。
人生不也是如此?听从别人的话,就不知道要不要合群了。大家七嘴八舌地指挥你,你一定会迷茫,情绪会更加低落。
上班的时候,我们被逼着合群,还要加入圈子。你就是很厌恶和人打交道,也无法真正独来独往。
当然,也有人在群体里,忙得不亦乐乎。
当我们离开职场之后,顺着自己的态度去交友,就可以了。走散的人,就走散好了;珍惜的人,就持续交往;不想见面的人,就拒绝。
03
衣着打扮,舒服简单。
《幽梦影》里有这样一句话:“宁可拼一副菜园肚皮,不可有一副酒肉面孔。”
你用什么外形面对世界呢?打扮得体,然后去参加聚会;随随便便,走进人群?
我的邻居张奶奶,喜欢跳广场舞。为了让广场舞队整齐一些,张奶奶定做了很多的服装。
虽然舞蹈服不合身,还让张奶奶的大肚腩更加明显,但是她皱着眉头,穿上了。
有一段时间,舞队里的年轻女人,提出要穿高跟鞋,试一试新的舞蹈。这下,彻底把张奶奶难住了。
思考一个问题:打扮给自己看,还是给别人看?想清楚了,你就知道如何打扮了。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做人,就是要为欣赏你的人考虑,这样的逻辑,不一定符合所有的人。
怎么舒服,就怎么穿戴,只要不是奇葩就行。外表的美,不如身体舒服那么好。尤其是高跟鞋、涂抹浓妆、美容手术等,对身体有伤害的行为,要慎重考虑。
记住一句话:“美德可以打扮一个人,而衣服裤子只是装饰而已。”
能让一个老人变美的,是心灵美,是健康和乐观的精神。
04
喜欢厌恶,自然流露。
上班的时候,上司发了朋友圈,在群里安排工作或者炫耀成绩,大家都会积极点赞。一方面是讨好上司,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很热爱工作,珍惜单位的成绩。
如果你长期在底层工作,会想方设法提升自己,而提升的过程中,需要逼着自己去喜欢某些事情,去和某些人联系,扩张人脉资源。
退休了,如果你仍旧去讨好别人,或者去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就是为难自己了。
清朝文学家张潮说:“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同样的景物,但是有人觉得很美,有人觉得很难看。
做人,最重要的是“真情流露”,而不是惺惺作态。给自己的表达方式松绑,就可以自然交流了。虽然说话很庸俗,但是内心很愉快。
抱怨几句,表达惊喜,嫉恶如仇,高声歌唱,只要不是负能量,都可以。
05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到了退休之后,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不被外物约束,也不过分苛刻自己,清清静静过日子,尊重自己的本性。
人吃五谷杂粮,每天都要柴米油盐,难免要俗气一些。
平凡,才是生命的本真。接受平凡,回归平凡,把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安顿好了,就了不起了。
余生很贵,随性随缘,身上无病,心中无事,天天晴天。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还称:“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足见《生死疲劳》功力之深厚。
就像书封说的:“在极度痛苦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这个其实用得是很好。
莫言:大家都很辛苦都很疲劳,当然疲劳也不是说那种体力劳动的疲劳。也包括存在本身所包含的疲劳。
回到生活自身,回归我们生活的本来,很多所谓的痛苦和欢乐实际上都是不纯粹的。人世间很多痛苦的另一面是欢乐。我想一个人如果站得高一点,就会理解到这种绝对的欢乐和绝对的痛苦都不存在。
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地球也不过是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说我们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我们被这么偶然性地组合成了一个生命,以情感人,我觉得能写作,而且能够用语言交流,甚至最终可能会产生一种大爱,一种深切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一种真正的的终极的关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活着的意义真是了不起,太伟大了。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CK-晚熟的人+生死疲劳莫言作品诺贝尔获奖者小店月销量¥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mj/1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