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繁衍 > 深圳ldquo二手指导价rdquo
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繁衍 > 深圳ldquo二手指导价rdquo
全文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
1
年初,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刷遍朋友圈,彼时华为正准备把自己的研发部门迁往东莞,华为所在的龙岗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华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房价太贵,我给员工开的工资增幅赶不上房价涨幅,我平白无故惹一身骂。
税收加购房费用,再红色的民族资本家也不愿意交两份保护费啊!
彼时深圳房价均价元/平,我翻了翻去年深圳房价,!
四年后的年7月8日,焦急的等待深圳楼市大消息的人们等到了这样一条新闻,“深圳住建局一行10人到长沙考察交流”,为什么去长沙?橘子洲头挥斥方遒,这里是老人家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起始点,也是中国房价控制的最好的省会城市!
7月15日,深圳第一波楼市调控政策来了。其中包括限购,社保年限增加,对贷款的加强控制。
这个新政用了半年,力度很强,时间一晃过了半年,2月8日,深圳又放出了史无前例的大招“二手房指导价”,开全国之先例。
一个半月之后,全国房价涨跌榜上已经悄然抹掉了深圳,深圳怎么了?
深圳在前,上海会不会在后?一线城市的人们,或翘首,或紧张,构成了一幅油画般奇妙场景。
2
二手房指导价,来的比较突然,这一幕,恰似行政干预的正义之手,一把抓住市场的咸猪手,用力甩开。
时间回溯到年2月8日,深圳住建局连发3条公告,宣布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并首次发布深圳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深圳二手房正式步入价格管制时代。
从2月8日发布调控当天的第3个文件里,有深圳对个小区制定的指导价(均价),足足84页。原则上来讲,二手房指导价是根据周边一手盘价格来参照的。
他们长这样:
有人统计,如果按照上海的人口和楼盘数,这个指导文件将达到页之巨。
于是,每一个楼盘都有了一个政府指导价,一般打开链家看到挂出来的房源,都不会超过指导价范围。
而众所周知,楼盘指导价只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实的交易价格政府无法控制,而真正掐住脖子的是银行贷款。
如果以前是万的房子,指导价一下子打到7折万,原本首付万,如今房东还卖万,如今要付万,多出来万,一下子堵住了许多人的购房通道。
不过如果是按照2套房计算,貌似影响不大,比如万的房子,首付7成万,如今首付要万,不过一般的市场供给,都是希望3成上车的,甚至会通过假离婚,赠与等手段享受到最大的银行利率照顾。
这个政策出台一个多月了,二手房市场更加扑朔迷离了。
3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二手指导价,用意到底是什么?
长久以来,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试验田,一直享受了过多的关爱。
华为,大疆,腾讯,比亚迪,无论从哪个领域,深圳都在培养着比香港更多的明星企业,如今各大名校校招,深圳成了闪亮的人才目标地。
然而就在深圳崛起的路程中,投资客的热钱涌进,而随着国家对深圳金融业的扶植,资金开始流入房产市场,作为投资客的最青睐的就是深圳的楼盘。
这严重的影响了人才对深圳的信赖,事实证明,房价只有深圳三分之一的杭州,已经以更快的速度,势必在今年超过深圳人口数,深圳不急才怪!
将深圳二手房降温,重拳打击炒房客,将住房需求稀释于新房供应,这是深圳政府的决心。
深圳的银行基本必须依照指导价放贷,只这一件事就扼住了贷款的咽喉。今天无论是买房上车,还是炒房投资,基本看中的就是金融杠杆,说白了,就是希望房价跑赢通胀,有些投资客,也需要大杠杆才能撬动买卖,掐断杠杆,政府在壮士断腕。
4
然而深圳也是谨慎的,它不想避免重蹈香港97-03楼市破产的覆辙。
这要从97年香港回归说起。香港回归,一开始是接纳了许多香港房产开发商的投诚的,年,李嘉诚受邀到北京访问,达到个人的荣光!
可是香港房产在屡次房产商助推之下,已经到了一个疯狂的程度,直到香港回归,首任特首董建华,想为香港老百姓做一件大事。
回顾回归当年,正值房地产狂潮,董建华既要遏制这股狂潮,又想改变原有方针,遂大力兴建房屋,在香港新界等地兴建房屋。
结果很倒霉,那年恰好遇到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房价在他上任头两年跌去一半,6年后又经历非典,房价在03年低谷时已经只有97年的三分之一。
如今叫嚣着“房价去泡沫”的看跌者,大概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异想天开的指点江山,他们实在不知道这种房价狂跌的杀伤力,年后的香港,大量业主却沦为负资产,开发商也怨声载道,作为香港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经济难免受牵连。此后导致董建华下台,真正的原因就是房地产政策没有把握好。
之后无论是曾荫权还是梁振英,没有人敢动房地产人的蛋糕。
为官之道,是一场利益的权衡,内地太知道了,房价可以不猛涨,但也不能跌,能做的只能是等待,让时间拖到人均收入增上去。
5
地球人都知道,深圳的问题不在产业,而在于地。
即使从地图上简单比较,深圳和上海的巨大差别在于,深圳多山,能够用来开发房地产的地盘不多,而政府要一点一点的放出,这个过程,就像麻醉师推送药剂,不能太猛。
未来深圳新拍地会更加谨慎,并且会更多向上海学习,通过分数评定,把机会留给新深圳人。
其实站在深圳政府的背后,还有一重权力的分配,中央房住不炒的大方针必须要全力贯彻,同时做到中央与地方的平衡。中央的方针如何保持贯彻?唯有从根源上中断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
怎么解释这个逻辑呢?听上去有点绕,可是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循环的。
第一步,是对房地产的依赖期。之前中国城市化率较低,住房条件较差,房价不算太高的时代,房地产业既可以加快居民城市化进程,改善居住条件,还可以增强地方财政加强城市及民生建设,中央也能从住房大建设所衍生的基建和家电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以及消费市场的发展中获得很多财政收入,模式就高效健康。
第二步,是对房地产的提防期。当资产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房地产开始吞噬到中央更为依赖的实业生产及居民消费,还把泡沫风险都留给中央权责更大的金融系统后,那中央当然会站出来限制这种“地方缺钱就提高价格卖地,风险都归上边兜底”的模式。
第三步,就是中央主导的地方政府去房地产化,以官方二手房指导价格调控住房贷款应该和限制地产商融资上限的“三道红线”及去年最后一天发布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一起看,说到底就是中央通过指导效率更高的金融体系,从资金层面来对房地产进行限制调控。
深圳的政策,是顶着中央的耳提面命和银行夹击下进行的。银行必须通过官方指导价放贷,银行都有一个央妈,房产交易算起来都是地方的收入,你炒房的风险都捆上中央的金融雷,我就问两个字“凭啥”?
所以,官方指导价不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而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能把二手房市场金融贷款搞成堰塞湖,名义上是控制买家,实际上把买家引向一手房市场,让二手房东凉凉。
6
深圳的二手房东们一开始是“拒绝的”。
你有你的指导价,我有我的对抗价。
链家上一问,挂牌价都不是真实价,往往要乘以二。多出来的部分,既然不能算到房价里,于是有了各种版本的段子。
一套家私必须打包卖,售价万;
一个车位必须一起销售,售价万;
一幅“猛虎再上山”图必须一起购买,一口价万。
直到有人挂出来“八骏图”也一起买,看着这朴拙的笔法,童真的线条,买家不禁陷入沉思:万一这画真和毕加索的胡乱涂鸦一样值钱呢?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成语“买椟还珠”,房子成了盛放名画的盒子了!
二手房东们为什么这么自信?他们不是要置换吗?他们不是要解套吗?他们不是要毁家纾难,卖房还债吗?
原来房产从来就不是一个标准品,而是附加在位置和教育医疗配置上的非一般等价物,近几年地方政府努力避开的就是市中心拆迁,因为难度大、赔偿多、进度慢。
市中心的次新房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如此一来,房东如何愁卖?管你猛虎再上山还是妖精再下凡,都有大把的人争抢。
至于首付的钱,中国还是有大把有钱人,没有钱可以抵押套贷,可以变相消费贷,办法依然有,只是不再常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至于被堵在交易大厅外的“刚需”们,大可以捧场看新盘,远一点没关系,市政交通随后匹配,教育医疗同时跟进。
房产依然再用它的离心力,将社会像摊鸡蛋饼一样平均摊开,外面一周的用铲子铲起来时,同样好吃哟。
7
现在我谈谈深圳二手房指导价,下一个跟进的会是谁?上海会不会步它的后尘?
先立一个观点,政府会往二手房指导价方向努力,大趋势如此,不会偏颇。
其实已经在做了,你是否观察到?银行对房产二抵算评估价的时候,每个小区都有对应的价格,你会发现这个评估价包含上海每个小区,并且比你心理预期都要低,偏保守,那个价格就很可能成为二手房的指导价。
指导价不会卡你的真实成交价,而会卡住银行放贷,你的阴阳合同会变得扑朔迷离,但归根结底房东要看到手总价。指导价每年会更新一次,你会发现,更新的进度近似于CPI通胀指数,用计划经济的外壳锁住市场膨胀的困兽而已。
看来如果你是将来要卖房的房东,当务之急需要练练书画,摆在你面前可模仿的很多,无论是《和平鸽》还是《步辇图》,没准接盘侠觉得,这画比房子增值潜力大。
上海有没有可能出指导价,主要看上海的大局观,去年上海二手房交易30万套,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对比新楼盘销售的一手房只有8万套,让人不得不感到二手房市场的热度。
今年一月上海出台的政策接连都是针对二手房的,可以说招招见血,弹无虚发。各种补丁,从贷款到离婚,从法拍房到买房资质查询,都是在封堵二手房炒房路径。
3月份出台的中考新政,更被解读为上海郊区楼市利好,因为随着郊区中考录取名额分配增多,会有更多的新上海人选择落脚在郊区的五大新城或者临港。
网上有类似“波兰球”一样的漫画,诠释了上海还是有地可为的,接下来,向“大农村”进击吧!
然后,就差一步了,那就是彻底限制二手房的贷款额度,当人们察觉到二手房交易有风险,合同有猫腻,贷款不足额,于是义无反顾投入一手怀抱。
政策上顺理成章,只是1月份的上海房产新政还没消化完,2月8日深圳的指导价还没立竿见影,看似春暖花开,听似万籁俱寂,实则每个人都在观察,暗流涌动绵延不绝。
8
毫无疑问,今天的上海二手楼市已经进入了拉锯战。
很多抢手楼盘已经超过三个月没有成交了。
也就是说,从去年12月上海二手楼市猛地涨了20%,政府已经敏感的觉察到这个大波动,迅速出手,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在12月和1月成交的人,就好像刚玩过密室脱逃一般,连呼刺激!
人们敏锐的发现:1月调控后,二手房东没有降价,买房客没有出手,焦灼!从贷款周期拉长到3个月,到交易周期拉长到6个月,两方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慢动作环节,政府按下的暂停键,或者鼓励所有的交易环节,都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先生一样,慢下来,再慢下来。
连交易中心自己的员工都忍俊不禁了。虐你千百遍,还来我这儿玩虐恋。
试探性挂牌少了,今天查询链家挂出来的二手房源,整个大上海才套,还不够去年一个月消化的,房源大调整,政府帮着把关出售无瑕疵二手房。
网签需产调,产调一般5个工作日,如果资质不符,打回重来,置换的朋友,这是逼着你把自己的先卖了再来买,试想,如果你是急售,还会一询价就坐地立涨吗?
我强烈的怀疑,制定上海房产政策的领导,都是熟读兵书和心理学教程的,他们太明白用政策性的干预来舒缓房产市场随时引爆的火药味道了。
房地产近乎一门玄学,将所有经济圈成一个环,再把人际关系重新梳理,买家卖家没必要存在高低食物链,把你们做成个人体蜈蚣。买家不容易买了,卖家就妥协了,卖家降价了,买家就回来了。有时看着这一幕幕奇观,我真想赞美一句“巧夺天工”!
9
就连最蹩脚的算命大师,都能算得准上海楼市的进程。无论他是盲人还是聋哑人,无论他用道教还是佛法,他只要沉吟片刻,慢慢的张开嘴,轻轻吐出一个字:涨~~~我们就该跪地拜倒,认他做大师了。
“涨”是相对货币价值的,人们都懂得了,或者房子并没有涨,只是跑赢了通货膨胀,跑赢了货币超发,跑赢了时间。
“狼奔豕突”是个画面有点夸张的成语,逃命时,狼踩着猪,猪拱着狼,玩命的向前跑,不是为了跑赢敌人,而是为了跑赢同类。自嘲一点吧,今天我们都在狼奔豕突,通涨在后,悬崖在前,跳下去吧,看那一片蓝天!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等着“人口负增长”这个大靴子摔在楼上的地板上,惊起午夜好梦。夹在两件事中间,好不焦灼!
面对人口老龄化,欧洲的策略是开放国门,从非洲和东欧吸收劳动力,结果一大堆带着宗教信仰的异族人冲进古老的欧洲城市,法兰西斯坦,德意志斯坦指日可待。
中国还在消化内地人口,可是万一内地人口与一线城市房产购买力严重脱钩,万一这一场击鼓传花只是在城市“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中产间消磨,万一哪天变日本了,怎么办?
杰克问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如果这艘大船撞到了冰山会怎么办?船长大笑:怎么可能!我们是以希腊巨人神Titan命名的巨无霸啊。
只有国家大局制定者们,面对一盘大棋,用他们聪慧的头脑和大刀阔斧的行动力,庇护着大船前行。
10
回到深圳。
几年前,有人问高房价是否会降低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时,一个微博大V说:“连房子都买不起,还算什么人才?”这句话巧妙到自成逻辑,并达到了羞辱无房者的目的。
这和一位马姓爸爸,对于有人质疑“公司不安排宿舍”,给出的理由是“你来阿里巴巴工作,如果连住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算什么好员工?”异曲同工的妙啊。
强者都有一套适者生存的逻辑,中国人过去信,现在信,将来也信。大学问家胡洪骍,竟然为了表明这套逻辑的正确性,改名字为“胡适”,字“适之”,都双押了,得多么坚定的相信这套逻辑。
对于至今在买房路上奔波的刚需们,没办法对那些买的早的人抱怨一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炒,恨不生同时,与君一起炒。”生的晚就是生的晚,食物链低端就得认命,往上看,谁让爹妈不努力,回头看,那六道轮回就是给我们准备的解药。
人才?蠢材?这是个问题。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哲学问题,竟然是出身论。法国学者皮凯蒂,着急忙慌的写了一本《21世纪资本论》,只要制度在,人类的不平等就会更加拉开,科技能保证起码的温饱,但资本会拉开尊严!如今看来,字字泣血啊。
只能期待大boss动手了。
无论是二手房指导价,还是没有二手房指导价,你都能感受到背后的国家队,用一把大手拉住你,别让你继续往下沉,快点浮出水面,共同来建设康庄大道。你如果太无力,我们有扶贫政策,你如果顺应大势,我让你上车带你一起感受房价涨的“小庆幸”。
我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一本书名《上来透口气》(ComingUpForAir)。
上车吧,上车来透口气!
作者李惘然,Home及云赴科技研究员。擅长用文学性语言解释当下房产经济。
以上为正文,Home一站式购房一直致力于让每一个购房者,通过中立、专业的购房咨询服务,构筑一个美好的家。如果你在纷乱的购房信息中,想找一个中立客观的信息提供者,不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mj/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