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郭敬明一点也不了不起706本书


个人,本书,焦虑的时代,读书何以成为奢侈之事?图书馆创立至今,我们坚信——“书”才是一座图书馆的灵魂,回归阅读,才是我们最初也最朴素的愿景。

今天是“本书”的第二十三期,我们来谈谈郭敬明。最近,一篇叫《了不起的郭茨比》的文章火了,不少网友开始将郭敬明与盖茨比放在一起谈论。盖茨比到底是谁?他和郭敬明真的是一类人吗?这篇文章,我们来探讨一下。

“本书”第二十三期

郭敬明一点也不“了不起”

每当郭敬明浮上浪尖,就会有一批人将郭敬明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同而言。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故事都涉及纸醉金迷,主人公都在大都会(上海/纽约)起起伏伏,所以在不细究的部分人看来,郭敬明俨然中国版的菲茨杰拉德,郭敬明的一生,好似《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翻版。

但恕我直言:郭敬明的文学成就,与菲茨杰拉德根本不能等同视之,郭敬明其人,更是根本配不上“了不起”的形容,他左不过是又一个中国的“特立马乔”。放大郭敬明的悲剧色彩,与侮辱他的身高一样值得商榷。

盖茨比何许人也?《了不起的盖茨比》主人公。盖茨比和郭敬明是一类人吗?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这两位其实是两类人。

一些读者由盖茨比想到郭敬明,是因为盖茨比一样出身于一般家庭,而盖茨比通过违法行为大富大贵后,为了接近黛西,不惜夜夜笙歌,彰显自己的万贯家财。

在小说中,盖茨比以大富大贵的形象示人,但他本是北达科他州的贫穷农家子弟,北达科他州位于美国中西部,乃是大草原里最北的州,在美国的文学世界中,“西部”向来是一个被赋予蛮荒、原始与神话气息的地理坐标,而“东部”象征着文明、绅士、新兴、繁荣。在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中,东部,尤其是纽约,正是很多西部青年的奋斗之地,比如《冬天的梦》(WinterDreams):“事情发生在纽约,当时他在纽约已经干得非常得意,真可谓无往不利,无路不通。他那时已经三十二岁,除了大战刚结束时匆匆去了一次以外,七年来一直没有到西部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亦然,菲茨杰拉德为易名后的盖茨比选择的栖身之所就在纽约。

不同于盖茨比的卑微出身,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出生于南方大家,从小不愁吃不愁穿,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盖茨比第一次前往黛西的家庭就惊叹于它的富贵。黛西和盖茨比的出身环境是不平等的,在小说中,他们在恋爱上也并不平等。盖茨比苦苦眺望着缥缈的绿灯,一如他苦苦追寻黛西的爱。

在这段感情中,黛西一直高高在上,而盖茨比即便过得起豪华奢侈的生活,依然在这段关系中处于“仰望”的位置——盖茨比一直在追逐,黛西被赋予了一种神性,最终却证明她配不上盖茨比的努力,“绿灯”不过是盖茨比一厢情愿的构建。

而阻碍盖茨比晋升上流阶层的汤姆,他出身富贵,毕业于耶鲁大学,是全国知名的橄榄球健将,并且热衷骑马和开跑车,在纽约拥有闪闪发亮的别墅。汤姆一样出身西部,但他比盖茨比更早来到纽约,并融入了上流阶层。

盖茨比的奋斗之路,有许多明显的掣肘因素。除了嫌弃他品味和身世的部分上流阶层人士,还有他并非纯种白人的种族身份。

在小说中,汤姆是“盎格鲁人”,属于“北欧日耳曼人种”,且“是格兰特和斯托达德的种族主义信徒”(按程巍语)。汤姆提及的的《有色帝国的兴起》是汤姆种族主义思想和焦虑的重要体现。一般认为此书是根据洛斯罗普?斯托达德的《有色人种与世界最优白人对立的趋势上升》一书虚构而来,作者认为最优人种的白人应该联合起来对抗黑色、棕色、红色和黄色人种的威胁,并认为天生低等的有色种族会通过通婚来威胁到白人,从而降低白人的血统纯洁性和智力水平。

所以,汤姆作为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常常念叨着“如果我们不警惕,白种人就会——就会完全被淹没”以及“这取决于我们占统治地位的人种,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其他人种就会掌握一切。”从种族上看,汤姆恰恰是自居人上人的代表。

正因如此,汤姆不待见盖茨比,盖茨比可能是瑞典人或犹太人,但肯定不是“盎格鲁人”。乔治·皮特·利雷指出:“‘盖茨比’(Gatsby)是日耳曼或瑞典姓氏‘盖茨’(Gatz)的美国化。”而卡莱尔·汤普森(CliveThompson)说:“Gatz这一姓氏字面上的意思在德语中是同伴或和平,它暗示杰伊·盖茨比可能是德国人或犹太人,从‘盖茨’改为‘盖茨比’意味着从犹太教改为新教。”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犹太人或瑞典人被塑造为低人一等或有明显缺陷的人群。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犹太人沃尔夫山姆“鼻子扁扁......鼻孔里长着两撮浓密的毛。过了一会儿,我才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发现了他的两只小眼睛。”而此人正是与盖茨比一同贩卖私酒的人。而在在短篇小说《冰宫》中,他又展现了两类人种与白人的隔阂,一类是黑人,另一类是瑞典人。

种族、出身、阶层趣味成为盖茨比难以逾越的天堑,所以他才铤而走险,一边通过贩卖私酒一夜暴富,一边竭力将自己塑造为信奉路德教的白人。

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如果阶层晋升通道还能留给中西部一般子弟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正当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盖茨比还会铤而走险吗?曾经,他又何尝不想通过合法手段来快速晋升,否则他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加一战。只是,天不遂人愿,盖茨比还没投身战场,一战就结束了。

但郭敬明的选择是无可奈何的吗?

从抄袭、到在小说中无止境地兜售拜物教价值观,再到一次次拍烂片赚热钱,哪一个是上流阶层逼着他去做的?哪一个不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喜滋滋地去重复表演?

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成为一名人气火热的新人作家,一定程度上是郭敬明为了跨越阶层与桎梏所做出的努力,他也的确做到了。在最初,郭敬明也并非惹得众人嫌。

当郭敬明还只是一位以笔名“第四维”在文学网站榕树下发作品的高中生时,作为一位有故事的男同学,他曾获得不少赞誉。他最初的文风,和现在也略有不同。以郭敬明参加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作品《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为例,其中有这么一段:

“老狼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一直都记得老狼在《流浪歌手情人》里哼唱“你只能一再的一再的一再的相信我”时,表情与声线是如何的哀伤与清澈。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浸染了当时大部分的大学生。比如他唱的给女生写的情书,好兄弟彼此猜硬币,午夜哀伤的电影,弹吉他的流浪歌手。当初最早听他唱歌的人已经长大了,还没长大的我们继续听他的歌。“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里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恋恋风尘,恋恋风尘。”

尽管这段文字有文艺青年普遍的多愁善感,用词也刻意抒情,但清新的文字、流畅的脉络和不至于矫揉造作的文风,新人作家郭敬明的文字,在当时总归是令人欣喜。

但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知道了。

郭敬明意识到雕琢写作技巧不如营销包装来得实在,大开油门走上圈钱之路。赚钱无可厚非,使用什么手段才是关键。

谈起郭敬明抄袭,最典型的案例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圈里圈外》。曾几何时,《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小说卖了二百多万,却原来是个抄袭之作,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白纸黑字:

“郭敬明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郭敬明和出版单位——春风文艺出版社共同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郭敬明及春风文艺出版社须在《中国青年报》上向庄羽公开道歉;北京图书大厦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销售。”

关于郭敬明的抄袭事迹,网络上还流行一个段子:“郭敬明先抄圣传(幻城仿CLAMP的圣传),后抄圣杯(爵迹仿的Typemoon的Fate系列),下一步肯定是抄圣经了。就连小时代的主题曲都是仿的一青窈的。”

而郭敬明本人则拒不承认自己抄袭。

尽管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llenPosner)在《论剽窃》中说:“剽窃的污迹永远不会褪去。这并非因为剽窃是一个极为可恨的罪过,而是因为它令人难堪地表明了自己的次等属性。剽窃者是可悲的,甚至近乎滑稽。”但在我国,只要你打着商人、借鉴的旗号,剽窃反而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诡异的是,当部分人给郭敬明涂抹上一层悲情色彩,郭敬明处处宣扬的却处处是“我成功,我有钱,我不需要你同情”。

在郭敬明的身上,“成功为王”的逻辑呈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出书抄袭,可即便他被法律盯上了,他的书依然卖得洛阳纸贵;他文风造作,可哪怕广大网民再不喜欢看郭敬明的文字,他就是靠这个俘获了一大批少男少女;他拍烂片,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低于及格线,可在《爵迹》之前,他拍一部赚一部,任你咬牙切齿,他依然在影片中一边洒着金片,一边把玩爱马仕包包。

在郭敬明的身上,“成功为王”的逻辑呈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出书抄袭,可即便他被法律盯上了,他的书依然卖得洛阳纸贵;他文风造作,可哪怕广大网民再不喜欢看郭敬明的文字,他就是靠这个俘获了一大批少男少女;他拍烂片,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低于及格线,可在《爵迹》之前,他拍一部赚一部,任你咬牙切齿,他依然在影片中一边洒着金片,一边把玩爱马仕包包。

郭敬明到底有多成功?大量的数字都是佐证。

年年底,郭敬明的第二本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首印数达到了30万册;

年3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福布斯名人榜”,郭敬明位列其中,排名第92位;

//年,郭敬明位列“传统作家富豪榜”榜首;

今年四月,在“第11届作家富豪榜”的“传统作家富豪榜”上,已经两年多没出书的郭敬明,还登上了榜单第九位,收获万版税。

坊间传言:“《最小说》旗下的作者,如果没有郭敬明,新书只能卖本,但是封面打上“郭敬明推荐”,就能卖出3万本。”

而据钛媒体回顾:“年,郭敬明卖出《小时代》系列以及《爵迹》的影视版权。年6月,郭敬明的处女座《小时代》上映,当天便刷新了电影市场多项纪录:排片超过45%、首日观影人次万、首日票房万元(国内电影市场2D影片首日票房新纪录)等等。

有了第一部《小时代》在票房上的成功,在随后的三年间,郭敬明与和力辰光、乐视影业一起推出了小时代四部曲中剩下的三部,《小时代》系列电影累计票房高达17.9亿,也一度占据了和力辰光80%以上的营收。”

与之相对,和力辰光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有限,少数导演、编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对郭敬明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郭敬明在商业上非常成功,他现在也是一位名流大咖,但将他塑造为一位反抗“命运不公”,或者与上流人做对的标志人物,渲染其无奈与悲情,未免牛头不对马脚。无论是文学还是商业圈子,郭敬明都没有因为种族、出身而遭遇排挤,文学批评家对郭敬明的批评,主要也在于其写作水平、职业道德和作品中流露的价值观,与种族和出身没有关系。

更何况,盖茨比所处的爵士时代的语境,与今日之中国的语境,本就大不相同,盖茨比的所作所为,也必须结合时代语境去考量,而非仅凭几处相似点,就将现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等同对待。

一年前,当郭敬明说:“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他仍然是那一个我们熟悉的郭敬明,一位精致的商人。当他者批评他的小说、他的电影,郭敬明很少会从创作质量去反省,而仅仅归咎于“旁人对自己的恶意”。他细心维护自己的狂热粉丝,灌输一套“喜欢我,皆优秀;讨厌我,是偏见”的话语体系,而他自己乐见其成。

所以,郭敬明本无悲剧可言,左不过是一点受气之后精致的抒发,供宽仁者怜惜,好继续忍耐他包容他,目送他走在自己的罗马大道上。

与郭敬明相比,盖茨比不过是一位固执的傻子,一位赴死的信徒。

但每个时代都存在盖茨比这样的人,为了一个不切实际且最终证明配不上努力的梦而奋力追寻。他们固执到可笑,执着而孤独。老成稳重的人不理解他们,精于“计算性”的人鄙视他们,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坚信不移的价值观,尽管某些理念,世故的人轻言相信,却能被利益或威胁轻易瓦解,当行动受阻时,“消极能力”就会爬入他们耳中,一步步软化他们的意志。最终,世故者谎称与现实和解,自欺欺人,好像自己真的打赢了这场仗。可他们内心深处明白,自己果然不具备一往无前的勇气。

区别在于:世故者的奋斗会选择体面的收场,他们受不了外人将自己视为傻瓜。而真正勇敢的追寻者,有一种对目标惊人的向往与坚定,以至于他们的行动明确一致。于是,曾经笑话他们的人回想起来,也将保持敬意,不为那个结果,而是他们身上拥有的力量,那是前者所不曾有的。

这是盖茨比“了不起”的地方。

而这恰恰是郭敬明所不具备的。

所以,郭敬明很精明,但他一点都不了不起。

注:本文部分引用自笔者所写的论文,有修改。

-end-

文字

宗城

图片

《了不起的盖茨比》

编辑

小七

校对

达子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郭敬明的成功?

about

青年空间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已经举办了上千场活动,发起了数十个创新项目,世界各地有趣好玩的青年人在此汇流。我们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实体空间形态,孵化具有潜力的合伙人项目,通过社群式的学习,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让青年人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长按







































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10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