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来角图过中国节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晋周处《风土记》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它和春节、中秋并列为我国三大民俗节日。端午节起源于先秦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仲夏五月正是农活最忙之时,就在这最忙的季节里,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这种巧妙的安排,最能体现我国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节俗运行特点。忙归忙,让人们忙里偷闲,适当地休息调整一下生活的节奏,既是休息,又可以激发劳动热情,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

人们在端午节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是人类对自然时序变化的顺应,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时值仲夏,阳光普照,百草丰茂,蚊虫孳生,容易引发疾病瘟疫,古人在端午节里举办各种活动,就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卫生保健,强身健体,同时也不忘对古代圣贤的纪念。

端午节是一个卫生防疫的节日,一个郊游休闲的节日,一个体育竞技的节日,一个社会交际的节日,一个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节日。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汩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宋张榘《念奴娇》

端午节的称呼各种节日里端午节的叫法最多,概括起来有:端五、重午、重五、端阳、天中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娃娃节、龙船节、香包节、粽包节、药王节、五月节。

过端午

古代“端”和“初”的意思相同,“端五”也就是“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排列,五月也正是午月,又因为午时为阳辰,太阳处于极盛状态,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或“天中节”,五月五日,月为五,日为五,故称“重五”或“重午”。

“浴兰节”是唐、宋时对端午的称呼,因人们在五月初五这天有兰汤沐浴的风俗。

旧时过端午有一种习俗,少女要佩戴灵符、插戴石榴花,打扮的漂漂亮亮,出嫁的女儿也要接回娘家“躲端午”,所以也称“女儿节”。

在抗战时期,重庆当地文化人还曾确定这一天为“诗人节”,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激励后辈报效国家,抵抗侵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江边去凭吊屈原,以后端午节的许多纪念活动大多都与屈原有关。

追踪屈子

纪念伍子胥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死,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汉朝时一位大孝女,父亲在五月五日迎波神时溺水,14岁的曹娥沿江寻父,昼夜哭号不绝,感动天地,因纪念曹娥,又称“女儿节”。

虔祀曹娥

龙图腾崇拜说闻一多先生在考证端午节起源时指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恶月恶日驱避说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不吉。民间甚至认为此日出生的孩子是父母的克星,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因为在五月五日出生,一出生就被父亲嫌弃。

起源于夏至说端午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就是说只有在夏至,太阳才可完全合于正阳之位。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宋史浩《花心动》

端午节的祭祀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之祭。

祭祖古代中国盛行祖灵崇拜,但凡节日,一般都有祭祖活动。唐代的玄宗皇帝在五月五日向祖庙献“衣扇”,就是夏季服装和扇子,这是典型的端午祭祖活动。民间祭祖没有皇家礼仪那么复杂,一般是在端午日吃饭之前,用酒和粽子等节日食物祭奠祖先,然后全家食用。

祭神端午节祭祀的神灵各不相同。有的是祭祀天神。宋代端午节长达五天,一连五天,每天用丰盛的节令食物做祭品,焚香祭天。浙江衢州地区把五月五日视为药王神农的生日,浙江湖州地区过谢蚕神节。

贴神符有些神灵不需要祭祀仪式,只是悬挂或张贴其画像就可以。宋代尊奉道教,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也就成为神灵之一,在端午节常悬挂或张贴所谓“天师符”以辟邪。端午节另一辟邪之神是钟馗。钟馗是唐代人,死后被崇拜为捉鬼的神灵,是日各户都购买钟馗图,挂于门上驱鬼,渐成风俗。

送瘟神有一个神灵非常突出,那就是疾病之神——瘟神。对待这位神灵,人们祭祀方法也很独特,瘟神带来瘟疫,那么就要采取送瘟神、烧瘟神的方式,人们才能远离疾病。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鬂。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浣溪沙》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习俗的核心就是驱邪除瘟。

悬艾草,插菖蒲从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在端午节插“蒲剑”,传说菖蒲形似宝剑可辟邪,悬在门楣上,鬼见之不敢入户。艾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味馨而清,用于夏季熏蚊子效果极好,因此民间百姓在端午之时采艾草,编成人形或虎形挂在门户上以求辟邪。

卖菖蒲悬艾人

兰汤沐浴端午最早驱邪除病的材料应该是兰,一种香草,古人早有用此煎汤沐浴的习俗。仲夏来临,我国广大地区正是兰草的生长旺季,为这一习俗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条件,端午时节兰汤沐浴,从科学角度讲,确实可以收到卫生保健的功效。

挂葫芦,贴葫芦花传说因村中恶人不敬天神,天神要撒毒降灾村庄,人们学会用门前挂彩纸葫芦的方法收毒避灾,纸葫芦是用各色彩纸折叠而成,形状多样,端午节时挂出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而葫芦花是一种民间剪纸工艺品,贴葫芦花是为避“五毒”,即蝎子、毒蛇、壁虎、蛤蟆、蜈蚣。葫芦花剪好后五月初一贴上,初五揭下扔掉,称为“扔灾”,据说可收五毒,泄毒气。

葫芦花样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端午节的饮食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时令食品,古时也叫角黍。在早期,粽子表示的意思是顺应季节变化和帮助季节的运转。农历五月是北方黍子成熟的季节,用新熟的黍子做粽子(角黍)正好代表着新的季节。后来粽子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复杂,辟邪、纪念屈原等内容逐步渗透到粽子中。

裹角黍买粽子的小摊

吃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透着老百姓的诙谐和风趣。

五毒饼

饮雄黄菖蒲酒雄黄酒是端午时的特制酒,雄黄中医里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成人喝雄黄酒时,还要蘸着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叫做“画王老虎”,以取虎乃兽中之王,能镇百怪之意。菖蒲切碎了泡酒,也有保健作用。

饮菖蒲酒

食五黄端午节最讲究、最有特色的食俗就是“食五黄”了,这是端午节特有的饮食文化。食五黄就是这天吃的喝的东西都带有一个“黄”字:吃黄鱼、黄瓜、蛋黄、黄豆饭裹粽子,饮雄黄酒。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端午节的交际端午赐宴汉代皇帝在端午宴会上赐大臣枭羹,到了唐宋皇家宴会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吃恶鸟(即猫头鹰),并不是它好吃,也不只是为了在肉体上消灭这种“恶鸟”,其象征意义是为了消灭恶人、奸臣。此外,皇帝还会赏赐夏季服装、百寿缕、扇子等节日用品,表示皇帝对臣子的关心。

赐枭羹

妇女归宁归宁就是回娘家,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的父母,而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好机会。端午节也有亲友互相走访,互赠节令食物,借以表达关怀的习俗。

送扇辟邪端午送扇的习俗源于唐代,扇子被认为“卓影辟邪”,能扇灭鬼火,扇跑阴风,扇走瘟疫,这正好符合了端午节的宗旨。其实端午后天气日渐炎热,正好用得上扇子,所以此俗盛行。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竞渡诗》

端午节的游乐龙舟竞渡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当然要说是龙舟竞渡了,传说它起源于越王勾践教习水军或是人们驱邪送瘟的活动,到了后来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并把“赛龙舟”固定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龙舟盛会观竞渡清末端午节的龙舟赛

射柳击毬端午要出门辟邪,为了打发时间,同时也是强健身体,人们进行多项体育赛事。射柳是骑马射柳树枝,展示骑术和箭术。击毬,就是打马球,是一种流行于宫廷的贵族运动。此外,人们还有踏青、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多项娱乐活动。

辽人射柳打马球

采药斗草小儿女在端午节有踏百草和斗草之举。五月毒秽流行,瘟疫蔓延,必须多加注意提防,故有采集百草克制毒气的习俗,这种“踏百草”的活动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形成。人们在结伴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又往往会在种类、数量、知识方面相互比试,斗草之戏也就由此而生。

斗草图儿童斗草图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宋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节的配饰五毒衣古人为了抵御端午时节的邪气,把五毒图案用作驱邪的方法,可谓是以毒攻毒。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所以儿童服装上出现五毒图案最多,有五毒衣、五毒鞋、五毒帽、五毒肚兜。

包花绣虎五毒肚兜北京街头草编的五毒

五彩丝也叫五色丝、辟兵缯、长命缕、续命缕、百索、端午索、五色线,就是五种颜色的丝线装饰品缠在手臂或脖颈处,以求辟邪驱祟。汉朝人首先在端午节使用五彩丝,从此这个习俗绵延不绝。

长命缕系采丝

佩香囊香囊里装有辟邪作用的药物或香料,在夏天消除秽气,使人身体清爽芬芳。各地名称不一,也有叫绣囊、香包、香布袋、艾包、雄黄荷包、朱砂袋的。

五毒荷包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明边贡《午日观竞渡》

端午节的影响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各民族中广泛流行,而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传播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

越南粽子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求吉利新加坡举行精彩的龙舟赛

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白白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菖蒲汤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演出和运动会,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韩国江陵地区因为保持着完整、盛大的“端午祭”仪式,年正式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日本端午节是男孩子的节日,每到端午节,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有一个男孩挂一条。越南端午节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驱虫,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从鲤鱼旗数可知这家男孩子数量每年端午节角楼图书馆都举办系列活动端午手工制作龙舟园艺年顾世宝老师端午诗词大会线上讲座

文/马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107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