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海南夏季湿热,遇到这种虫小心分泌毒液千


发现被蚊虫叮咬,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将其拍死。然而,如果是毒隐翅虫叮咬的话,拍死后还会分泌一种毒液,引发皮肤瘙痒和疼痛。海南省夏季高温湿热,容易发生被蚊虫叮咬的情况。那么,在海南最常见的蚊虫叮咬后的病症有那些呢?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今天南瓜妹就来告诉你!

7月25日,南国都市报记者采医院主治医师王萍,她表示,从多年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丘疹性荨麻疹、隐翅虫皮炎、虫咬皮炎、疥疮等病症是比较常见。

1

毒隐翅虫皮炎

王萍说,毒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行小飞虫,一般白天栖息在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成群飞舞,每年4-9月繁殖较快,7-8月是发病高峰期。

毒隐翅虫会分泌一种强酸性毒汁,这些虫子在皮肤上爬行时不分泌毒素,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毒液分泌出来,沾染皮肤而引起皮肤损坏。

一周前,王萍就接诊了一名20多岁的女大学生,其左手臂上出现条状红斑、水泡、脓疱,伴有瘙痒。建议其口服药物,并擦一些药膏。

医生建议:发现被蚊虫叮咬赶走就好,不要直接拍死在皮肤上。如果已经把蚊虫打死了,最好用肥皂洗去。下雨时,关好门窗,防止毒隐翅虫飞进来。家里不要用日光灯,晚上睡觉挂好蚊帐。

2

丘疹性荨麻疹

据王萍介绍,丘疹性荨麻疹一般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成人也可能患此病。该病是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蚊子、跳蚤、恙虫等9种昆虫叮咬所导致。这些昆虫叮咬人皮肤后,注入唾液,对这些物质过敏的儿童发病;一般7岁以下的孩子容易得此病。

王萍说,两天前接诊一个5岁的男孩。据孩子家长说,小孩被蚊虫咬伤后,小腿反复出现红斑、丘疹和瘙痒,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好。在家里用过一些抗过敏的药,但效果不好,仍反复发作。

经检查,小孩的小腿皮肤沉着、表面有抓痕、结痂,考虑丘疹性荨麻疹,是被蚊虫叮咬后引起的周边过敏反应。“给他开了抗过敏止痒药物,并用一些外用药膏。”王萍说。

医生建议:孩子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建议少到蚊虫多的地方活动;夏天要消灭臭虫、蚤、虱、螨等昆虫;傍晚出门穿长裤,或者在身上挂一些驱蚊的东西。

3

疥疮

王萍说,另外一种我省常见的蚊虫叮咬疾病是疥疮。它是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如同卧一床、握手等,这种疥螨除了在人身上活动外,还可在衣服、被褥、床单、枕巾、毛巾上生存。此外,疥螨离开人体还可以活2-3天。“昨天我刚接诊了5例病人,其中对一名35岁的女子印象比较深。”王萍说,这名女子身上起丘疹,其中手臂曲侧、手指缝、肚皮、腋窝等地方都有疱疹,夜间瘙痒明显,影响睡眠,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

据该女子讲述,她女儿刚放暑假回家就说身上痒,医院治疗后,症状有缓解,而她却出现和女儿同样的症状。听了医生的解释后,该女子突然醒悟,可能是女儿将疥疮传染给了她,现在儿子也说身上痒,母子三人都患上该病。

为此,王萍建议该女子医院检查。王萍医生说,疥疮这种病容易集体爆发,因此要特别注意,特别是那些住集体宿舍的人。

医生建议:对于这种有传染性的虫咬疾病,可以涂抹硫磺膏,而且脖子以下都要涂抹,每天两次,连用3-4天,然后再将这几天穿过的衣服,床单、被套等全部用热水洗一遍,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同时,要勤换衣、勤洗澡、勤晒被褥,不与病人同居握手,不要和病人的衣服放在一起。家中和集体单位的患者要同时治疗。

那么你认识蜱虫吗?蜱虫有哪些危害呢?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如果已经被蜱虫叮咬,应该怎么做?

1、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

2、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

3、用烟头、香头烫蜱虫露出体外的部分,让它自行退出。

四招教你避开蜱虫

1、尽量少去野外的草丛,不要在里面坐着,不能在里面露宿,特别是5-13岁的孩子们,小心靠近林地边缘,以及草木混合地带;

2、不要光着腿和膀子,尽量穿长衣长裤;

3、可以喷涂一些驱蚊水;

4、检查宠物。宠物可以把蜱虫带进屋里,这会使不在户外的人也会被蜱虫叮咬。建议常检查你宠物身上有无活的蜱虫,尤其在宠物耳朵、眼睛周围,乳房、阴部等皮肤薄弱部位。

来源:南国都市报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吴雅菁实习生:李小欢

本期作者:王洪旭吴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44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