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中药系列社会蜈蚣哥,人彪路子野


好久没有写中药系列了,尽忙着研究各种病,给大家推荐吃药了。之所以又想起来,是因为最近看了好多治疗癫痫、抽搐的医案,发现其中有一味药甚是了得,很受大医们的重用,那就是蜈蚣。

蜈蚣样子太彪了,像我这等文艺女青年,即使用药,也是不想触碰的。草药多清雅啊,蜈蚣~~~~非用不可吗。

是的。因为它真的很有用。

中药里的蜈蚣是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后,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用的时候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

性温味辛,有微毒。所以没事儿,就别生吃蜈蚣了,喜欢脚多的,可以吃小龙虾。

蜈蚣之所以入药,是因为它的走窜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对它的评价是:“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因为它的功效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所以可内治肝风内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

另外还能治疗蛇咬中毒和鸡眼。治疗鸡眼时,将蜈蚣研末,和生南星末一起,用醋调敷在患处,四周可愈。

没有故事的文章,不是好漫画。

以下的故事都是张锡纯先生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非常有意思,感谢他老人家留下的精彩医案。

话说有位老夫人,不小心出去遛弯儿的时候被狗咬了,回来后发病为全身抽掣。家人帮着找了一位当地的老中医进行治疗,没想到服药十多日,不但没好,症状反而加剧了。

张先生接诊的时候看了一下之前老中医开的药,主要以祛风、活血、助气为主,还用了全蝎,挺对证的啊。为何无效呢?仔细一想,是了,未用蜈蚣。

来,全蜈蚣,大的,上两条。

结果这药煎服一剂之后,抽掣就止住了,后来又用了一剂,“永不反复”。

有个5岁的小男孩儿,感冒后出现高烧,四肢拘挛,身体抽搐。同时口干嗜饮,大便干燥。张先生看后,立刻用了温病退热的白虎汤,但是在白虎汤中又加了疏风散热的薄荷3克,息风定惊的钩藤6克,全蜈蚣两条。“一剂而抽掣止,拘挛舒”。

另有一个婴儿,才一个多月大,也是高烧不退,抽掣剧烈,两天没有吃奶了,也不啼哭,奄奄一息。家人赶紧带着他来张先生处就诊。张先生一看,也是白虎汤证,因婴儿幼小但抽掣厉害,所以白虎汤剂量减半,但是薄荷、钩藤和蜈蚣剂量不变。又加了全蝎三个。

煎好药之后,不分次数,慢慢地给婴儿灌了下去,历时12个小时。药灌完了,婴儿的抽掣也完全止住了,并开始啼哭着要奶吃。

总之张先生用差不多这样的药方,治好了好些个儿童的高烧抽搐症,而且都在四月份春天的时候。所以张先生总结,这个大概和节气有所关联,孩子年幼,身体比较敏感,因此很容易“一时外感之气化有以使之然也”。

那为什么张先生一直强调要用全蜈蚣呢?他说:蜈蚣长得那样大家也都知道吧,一节一节的。它性能入脑,可以调理脑髓神经,让脑神经恢复功能,因此可以治疗癫痫啊抽掣啊这类的病证。

有很多医家用药时,都喜欢把蜈蚣的头去掉。要知道,没头,就成没头脑了哎,怎么入脑调理神经啊,药效自然差了很多。

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蜈蚣,人家头和脚都呈金色,这就是精华外露的证明啊,也是它们入药起效的部分。因此治病的时候,一定要用全蜈蚣,掐头去尾的那种,基本就没啥药效了。

张先生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个人三十多岁,突然口眼歪斜,面瘫的那半边脸的眼睛,都没法闭上了,病情十分严重。于是张先生就用全蜈蚣两条研成粉末,用防风15克,煮水送服。结果三剂之后,这个面瘫证就治好了。

速度啊。

借着这个案子,我个人再多说两句。面瘫这个病,越早治疗,恢复得越快。所以这个小方子我建议各位收藏,万一身边有人出现这个病,立刻用药,效果最好。医院针灸,也可以同时辅助汤药治疗,不冲突的。

总之,蜈蚣这东西,入药真是好东西。有个病人,患了噎膈证,就是食物吞咽受阻,或是一吃就吐的病。后来偶然喝了一壶泡了一条全蜈蚣的酒后,这个病竟然就好了——可见蜈蚣破瘀之力。

所以蜈蚣的样子虽然很吓人,但是药效神奇,用途很广,能治疗多种疾病。了解一下这个外表粗犷的小东西,还是很有用处的。中医药就是这么不拘一格,古人的智慧不可限量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46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