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4岁男孩被蜈蚣咬伤夏季毒虫蜇伤该如何自


炎热的夏季,尤其阴雨天气里,毒虫活动猖獗,被毒虫叮咬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日,杭州一名4岁小男孩的小JJ就被蜈蚣咬伤了。那么进入夏季之后要提防哪些毒虫伤害宝宝?被不同毒虫蛰伤后要怎么处理?

夏季常见毒虫咬伤的处理方法

1、蜈蚣

俗称“百脚虫”,害怕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毒爪刺入人体皮肤时放出毒汁。

伤处表现

局部皮肤红肿,毒爪刺入处有两个暗红色小点,小宝宝会感到烧灼痛和刺痒,伤处附近淋巴结肿大。

处理方法

立即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清洗伤口,局部可用冷湿敷。也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捣烂后外敷在伤口上。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症状严重,医院治疗。

2、刺毛虫

刺蛾的幼虫。每年6~9月份是刺毛虫的盛发期。生活在各种树木、草地上。刺毛虫爬到宝宝皮肤上,其毒汁进入皮肤,会引起皮肤损害。

伤处表现

受害部位皮肤发出大量黄豆大红色疹子,疹子中间有针头大水疱,患处皮肤有瘙痒、刺痛、灼热感,这就是“刺毛虫皮炎。

处理方法

用橡皮膏连续多粘几次,将患处毒毛拔尽,再用稀释的碱水或小苏打水冲洗,涂些唾液或风油精。

温馨提示:死去的刺毛虫刚毛在一定时间内仍具有毒性,会随风飘散到人身上,没接触过刺毛虫的人也会突然出现刺毛虫皮炎。

3、蜂

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这几种蜂者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只有蜜蜂螫人后把尾刺留在人体内,其他蜂螫人后将尾刺收回。

伤处表现

蜂螫伤多见于面部、颈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小宝宝皮肤被蜂螫伤后,局部会红肿得很厉害,中央常有一个由毒刺刺入而形成的针尖大暗红色出血点,小宝宝会有烧灼痛和刺痒,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

若被群峰螫伤,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处理方法

(1)用镊子、针尖挑出尾刺。避免挤压伤口。

(2)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清洗伤口。

(3)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液体,如食醋或母乳涂擦患部,清洗伤口。

(4)马蜂螫伤后,可将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

温馨提示:(1)蜂螫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的孩子,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医院救治。

(2)在野外无法找到针或镊子时,父母可用嘴将刺在伤口上的尾刺吸出。

(3)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部,会加重患部的肿胀。

(4)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

4、蝎子

蝎子有一弯曲而尖锐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

伤处表现

受伤处大片红肿并带有剧痛。孩子被螫伤后,可能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呼吸增快、脉搏细弱,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处理方法

(1)立即用鞋带、布条、手绢等代用品在伤处近心端扎紧,防止毒液吸收。

(2)用消毒过(或火烧)过小刀将伤口“十”字形切开,深达皮下,拔出毒针。

(3)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小苏打水等,彻底冲洗伤口。

(4)由绑扎处向伤口方向挤压排毒,持续20-30分钟。

(5)用水将蛇药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厘米处外敷一圈,注意不要使药物进入伤口。

(6)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可松开近心端的绑扎带。若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7)医院救治。

温馨提示:(1)绑扎的松紧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即绑扎肢体远端动脉搏动略减弱。

(2)多喝水,促进毒液尽早排出。但千万不要用含洒精的饮料。

5、蚂蟥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在我国南部的丛林地带较为常见;还有一种旱蚂蟥常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

伤处表现

被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因蚂蟥咽部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所以伤口流血较多。

处理方法

(1)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

(2)也可用盐水、烟油水等涂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

(3)若蚂蟥进入鼻腔或阴道,可涂以青鱼胆、蜂蜜或香油等,待蚂蟥伸出体外时将其除去。亦可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加0.1%肾上腺素浸湿棉球,塞入鼻腔内,几分钟后即可取出失去活动力的蚂蟥。

温馨提示:(1)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

(2)蚂蟥脱落后,伤口局部的流血与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

6、蜘蛛

蜘蛛毒液的毒性并不大。

伤处表现

一般可引起局部肿痛,或可伴有头昏、呕吐、精神委靡等。全身症状包括眩晕、恶心、腹肌痉挛、发热,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严重病例可呈休克状态,呼吸窘迫。

处理方法

(1)肢体伤口近心端缚止血带,每隔15~30分钟放松。

(2)用针筒或无伤口的口腔抽吸毒液,以免实施救治的人员自己中毒。

(3)伤口周围敷蛇药。

7、蜱虫

俗称草爬子,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

伤处表现

开始叮咬时不觉疼痛,叮咬后24~48h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局部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瘀点周围甚至出现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

还有不少蜱可引起“蜱咬热”,在蜱吸血后1~2d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处理方法

(1)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2)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

(3)出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全身中毒症状,蜱麻痹或医院处理。

温馨提示: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

总之,炎热季节要重视自我保护,尽量不到草木、荆棘杂生之地,夜间不到亭台水榭等阴潮之处。外出旅游最好随身带些清凉油、风油精、驱蚊油以及蛇药、六神丸等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来源:jjkkczj

妈妈测评

妈妈们用亲身体验告诉你什么产品是好的。

做您育儿好帮手

点阅读原文阅读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60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