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ldquo地摊上rdquo的中医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摆地摊”无疑是这几天最热的词,不去摆个摊子,简直就像错过了几个亿:

那么我们中医怎么摆摊呢?

要我说,中医是最有摆摊血统了。

现在说起医生,都是坐在诊室里,悠悠然然地给大家看病开药扎针,这种类型的中医,医院、在诊所、在药房,其实都可以统称为“坐堂医”,有固定的地方嘛,登堂入室的嘛!

但还有一类,现在很少见了,过去却曾经拥有大量从业者,他们与“坐堂医”相对立,没有诊室,没有固定的场所,只能在以天为盖、地为庐的世间谋生,或在街巷之间,或在江湖之远。因为没有固定场所,因此他们被称为“游医”;因为可能会走很远,因此他们被称为“走方医”;因为手中拿着铃铛(虎撑)以吸引客户注意,因此被称为“铃医”;因为大多数人是连门面房都租不起的草根人士,因此被称为“草泽医”。

今天,我们根据形势,可统称他们为“地摊上的中医”吧。

地摊上的中医,最早最有名的,可能要数扁鹊了。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简单来说,扁鹊先生就没有固定的门诊或药房,走哪算哪,符合地摊医的工作形态。只是扁鹊比较牛,比如他走到邯郸,发现赵国女权主义盛行,于是就看妇科病;走到洛阳,听说周天子脚下的地盘老龄化严重,于是就看老年病;走到咸阳,听说秦国人关心下一代,于是就开干儿科。这就是地摊医的巅峰状态:居无定所,依据市场,吃香喝辣。

当然了,像扁鹊这样的十项全能选手,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扁鹊家是医学家庭,受过综合训练。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会有串铃卖药的地摊中医,他们大多数有且只有一技之长,拥有秘方和验方,能够对某种或某一类疾病有独特疗效。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就不会有稳定的客户群,这个中医地摊必然是摆不成了。

这种情形,直到建国前,都是相当一部分中医的生活状态。比如书生目前工作所在的南京老城南地区,就曾经是医者遍地。

(街头拔牙壁画,拍摄于南京中华门内的璇子巷)

年之后,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组织上对于挖掘民间中医,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上海就把很多民间散落的中医医生,聘用为上海中医文献馆的医生,给予身份、工资和门诊,孵化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大家。

而更传为佳话的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发掘了几位地摊中医:南通十字街耍蛇表演卖蛇药的季德胜、南通八里庙治淋巴结核的邋遢先生陈照、南通校西大队附近专治肺脓疡的村间游医成云龙。朱先生依托医院,将几位地摊医的经验,总结、整理、修正、提高,于是有了后来专治毒蛇咬伤的“季德胜蛇药”,治疗淋巴结核的瘰疬拔核药,治疗肺脓疡的专药金荞麦,这些都在中医发展史上留下了足迹。

有识之士,善于从草泽之中,拔其优者而选之。清代名医赵学敏就高度评价地摊中医的价值:“人每贱薄之,谓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诚有是焉,亦不可概论也”,意思是,地摊中医啊,经常被人们所轻视、看不起,说他们游走在江湖之间,不过就是卖药混饭吃……固然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赵学敏身体力行,主动和地摊中医赵柏云合作采集民间医药,撰成《串雅内外编》(年)。这部著作是民间串铃卖药江湖郎中的医术方药经验汇编。该书定名“串雅”,是为了让千百年不受人重视的民间医疗经验,登上大雅之堂。书中收载铃医“截药”“串药”等,赵氏认为“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速”“药物不取贵”,有“验”与“廉”的特色。

到了近年,地摊医实际上陷入了巨大的困难,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掘,很多优秀的地摊中医被吸纳进入了现行医疗体系。而没有被吸纳进来的,很多也通过各种渠道,开办了自己的诊所,规模虽小,也算平台了。真正走街串巷、撂地摆摊的中医,可谓是没有多少市场空间,如果真的是看到摆摊的“中医”,大半都是搞活动的商家,或兜售保健品,或推销医疗器械,很难再看到什么医疗实质内容。地摊中医的“验”与“廉”的特征,也不复得见。再加上行业资格与社会变迁,真正意义上的地摊中医,几乎也就绝迹了。

扯远了,这么热闹的地摊经济,身为中医从业者,是否心动去试试看呢?把把脉、拔拔罐,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想想还有点激动呢。

如果你,真的想试试地摊中医,那么有几样东西是必备的:

第一,虎撑,也就是铃铛。摇一摇,很响亮,别人一听,就知道这里有个医生。你看我就已经先买了个虎撑摇起来了!

第二件法宝,药囊或工具袋。始终要记清楚的是,地摊中医的价值在于“廉”(便宜)和“验”(有效),所以方便的工具是必须的。第三件法宝,招牌。在个人品牌如此重要的今天,你没个响亮的名号怎么行?过去用“祖传”“太医”“包治百病”,都太俗气了,你就不能有点想象力?以上主要是讲点历史,其次是调侃,地摊中医能不能有点意思,我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地摊经济是火起来了,也许我们会在摊子之间流连的时候偶遇也未可知。

作者简介

马可迅,医学博士,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医院门诊部主任,医界书生主编。擅长中医药治疗内外伤热病、脾胃病、风湿病。

南京市中华路号医院名医堂6诊室

周一到周六上午,周一、二下午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65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