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蜈蚣成精,毒性极强


近日,小区里有小孩夜晚不小心,被一只蜈蚣咬了,哭的那个稀里哗啦,医院才完事。

话说,蜈蚣这玩意看着就令人头皮发麻。在老家农村,人们都知道这东西毒得很,尤其是那种浑身赤色貌似成精的蜈蚣,要是被咬医治不及时,很有可能会送命。

人们对蜈蚣精最熟悉的要数《西游记》,书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久久八十一难,遭遇各种妖魔鬼怪。这其中,少不了人们忌惮的蜈蚣精。

蜈蚣精又叫百眼魔君,也叫多目怪。其实蜈蚣只有一双眼睛,有很多对足,百足之虫说的就是蜈蚣,所谓蜈蚣精就是百足魔君或者百足怪。

估计吴承恩生活经历中对蜈蚣深有体会。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让蜈蚣精凭空生出了一千只眼,眼中迸放金光,而且金光十分厉害,晃眼迷天遮日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都被困在这金光黄雾中乱转,向前不能举步,向后不能动脚,最后被迫变成穿山甲才从地下逃走。

蜈蚣精为何如此厉害?它本是在黄花观修道,乃“烧茅炼药,弄炉火,提罐子的道士”,炼药制毒是他的强项。他用山中百鸟粪练就一种毒药,凡人食之入腹即死,神仙够量也难逃一劫。

一个道士不去修行,靠着制毒的旁门左道,因为听说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竟然对唐僧打起了主意。即使是功力盖世的孙悟空,对蜈蚣精也无可奈何,最后在黎山老姆的指点下,请来了鸡化身的毗蓝婆婆,才收伏了这妖精。

在吴承恩的笔下,蜈蚣精不仅毒坏,而且说话做事官腔十足,显得非常道貌岸然。如果要评西游最会装逼的人,一定非他莫属。

在《山海经》中,也有一则有关蜈蚣的传说。

书中的蜈本是一街头杂耍卖艺的戏子,无奈演技不佳,生活落魄潦倒,后偶拜一游方道士为师,此人乃蛊化身,奇毒无比。蛊教蜈以韭菜蓄锐养精,韭菜素有壮阳功效,在蛊师傅的引导下,蜈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韭菜为肴,功力突飞猛进,不再街头卖艺,而以鸡鸣狗盗为生,好斗作恶,为祸乡邻,鸡犬不宁,后被一公鸡化身的神仙收服才告罢。

蜈蚣本就让人闻之色变,心里发怵,更何况蜈蚣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蜈蚣这种毒虫的描述颇有研究。

查词源,蜈字从虫从吴,“吴”本义为“街头说唱艺人”,转义为“杂耍演员”、“杂耍表演”。“虫”与“吴”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像杂技团演员排着队伍一齐走路的虫”,意即多脚虫、百足虫。蚣字从虫从公,查康熙字典,解释与蜈字相连,窃以为从公,该是雄虫更毒吧。

蜈蚣毒性很大,尤其开春之后的蜈蚣,经过冬天的蛰伏,体内积累的毒性更强,而且生性凶猛好斗,狼性十足。但“性畏蜘蛛,以溺射之,即断烂”,再凶的恶虫,也有软肋,蜈蚣性喜干燥,怕水溺,犹如狗怕落水。

所以,要告诉孩子走路切勿赤脚,尤其在土旮旯遍地之处,须防虫防蛇防蜈(蚣)精。看过很多野外考古探险书籍中都有记载,要随身带上解药,以防这种毒虫毒蛇。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书香看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89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