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种类 > 纪念盖叫天诞辰周年从津门走出的盖
当前位置: 蜈蚣 > 蜈蚣的种类 > 纪念盖叫天诞辰周年从津门走出的盖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作家
从津门走出的盖叫天
——纪念盖叫天诞辰周年
赵绪昕
今年是京剧武生“盖派”艺术的创始人盖叫天先生诞辰周年。在当今京剧武戏较比文戏未能得到同样重视的情势下,纪念盖叫天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本文是想以他做为众多武戏前辈优秀演员的一个代表,意在提醒有关方面要了解京剧武戏和武戏演员曾经有过的重大成就和影响,体贴武戏演员的不易,加强对武戏的重视与扶持,扭转“重文轻武”的严重偏差和局面。只有文戏的存在,不是京剧的全部,振兴也只是振兴了半部京剧而已。只有当京剧既有文戏又有武戏的时候,京剧才是完整的,京剧这门中华民族瑰宝艺术才算真正得到了传承与保护。
盖叫天《七雄聚义》年录像(时年66)
又只见红日西下月无光,昏惨惨云雾柳成行。又听得庄中人言闹嚷嚷,马嘶尘滚风声狂。急慌忙催马拎缰,急慌忙催马提缰。披星戴月阳关走,耳听得梆儿响奔扬长!
唱词参考
学艺
盖叫天(-.1.15)原名张英杰、字燕南,艺名盖叫天,河北高阳人。他出生于农村佃农之家,其父张开山务农为生,有子五人:长子张英甫,武旦演员,艺名赛阵风;次子张英泰;三子张英才;四子张英俊,文武老生演员,艺名七金子;五子张英杰,武生演员,艺名盖叫天。河北省是古代燕赵之地,人居历史久远,文化淀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戏曲许多剧种的摇篮,如高弋腔、北方昆曲、河北梆子等等。同时,河北省也是培养戏曲名家的温床,高阳地区就出了不少戏曲名家,除了盖叫天,还有大名鼎鼎的“响九霄”田际云等。
盖叫天早年剧照
张英杰兄弟学艺纯粹出于生活所迫,而且张英杰不是一气儿学下来的,有个反复的过程。先是8岁时与四兄一起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做艺徒。隆庆和科班就是由著名艺人田际云筹资兴办,初期规模不大,设施十分简陋,坐落于天津旧城西门附近的一座废弃的大车客店里。这里商贩云集,江湖艺人聚集,在此有寄宿的,经商做小买卖的,卖艺的,形成一个小社区。隆庆和戏班是个包括多剧种的戏班,有梆子、京剧、南昆、北弋,一个以跑各地码头和赶庙会演出为主的水陆班子,比起专赶庙会的草台班子来,还算正规一些。
这个戏班以演武戏为主,基本演员由二、三流的艺人承担。有时该戏班从外边聘请头路演员参加演出,如陈德霖、孙菊仙、汪笑侬、老三麻子这些大牌演员,也曾来该戏班做短期助演。除演出外,隆庆和戏班还培养艺徒,如盖叫天、王德山、鲍顺义、小桂元、赛阵风等人,都在此坐科,后来成为名演员。这个戏班在鼎盛时期曾发展到正式演员、乐队、艺徒共有多人组成的规模。
黄罗宝帐领将令
气坏老将黄汉升
昔年某大战长沙郡
偶遇君侯二将军
某中了他人的拖刀计
咱那百步穿杨我就箭射他的盔缨
弃暗投明来归顺
食王的爵禄臣当报王的恩
效当竭力把忠尽
再与师爷把话论
一不用战鼓咚咚打
二不要护将随后跟
只要黄忠一匹马
匹马单刀取定军
十日之内功得胜
军师大印它付了某的身
十日之内不得胜
现有人头挂营门
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
要把那定军山一扫平
唱词参考
戏班的老艺人齐瑞亭为张英杰开蒙武戏《昊天关》,之后再教他《双盗印》、《八大锤》等戏。9岁时他以“小金豆子”艺名在天津首次登台,在开场演的就是《昊天关》。在戏班里,他见识了不少名角的舞台风采,对他今后的艺术进步影响深远,获益匪浅。他学戏刚有些眉目,八国联军入侵,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兴起。社会动荡,市面萧条,戏馆关闭,他们只好暂时回乡。
所以,张英杰在科班学艺也就是两年左右的时间,打下一些基础,他真正的本事是在后来的一边演一边学中得来的。在农村生活不下去,他们再次出来,赴上海投奔在那里已经立稳脚跟的大哥张英甫(赛阵风)。在上海张英杰学了些文戏,如《马芳困城》、《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寄子》、《铁莲花》(又名《扫雪打碗》)、《金水桥》、《定军山》等。他11岁在上海老天仙茶园初次登台唱了一出《打金枝》,扮演老生角色的唐代宗李豫。
后来他随剧团到汉口演出,以《定军山》亮相,深受欢迎。他在汉口又学会老生戏《取成都》,并且向唱老旦的艺人薛桐寿学会《钓金龟》、《滑油山》(《目莲僧救母》)、《遇皇后·打龙袍》等。他成为有学过武生、老生、老旦学历的多才能的演员。
艺名
张英杰小时乳名叫“斗子”,过去农村孩子的乳名常与农家事物有关,“斗”是称粮食的量具,叫孩子为“斗子”是期盼吉祥、五谷丰登、生活宽裕、日进斗金的意思。斗子很活泼好动,有股子机灵劲儿,进了科班以后,启蒙师齐先生很喜欢这个孩子,看好他今后的前途,便给他取名叫“金斗子”、“金豆子”,更显金贵了。此外,他从艺后曾经用过的称呼还有“小客串”、“小白旋风”、“小菊仙”、“小小叫天”,所用时间都不长。
张氏兄弟进科班,学艺生活异常艰苦。据孤云的《幼时盖叫天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年11月出版的《京剧艺术在天津》第1版第页)记载:“十来岁的斗子随着隆庆和到蜂窝赶庙会时,和大哥赛阵风一出《花蝴蝶》,赢得一个‘小白旋风’的美称。斗子身着粉白色的花抱衣裤,哥俩打档子整齐紧凑,一时刀光剑影,上下翻飞,宛如旋风疾转,看得人们眼花缭乱,从此这个‘小白旋风’在蜂窝庙会上叫响了。豆子第一次有了艺名,就再也不叫‘小客串’了。但是,‘小旋风’和‘小菊仙’等艺名,都未能持久,最后终以盖叫天的名字驰誉南北。”
盖叫天俞振庭《艳阳楼》剧照
张英杰的盖叫天艺名的起因,还有一段故事,是他与别人赌气赌出来的。据他口述、何慢与龚义江整理的《粉墨春秋》一书记载:他少年时在科班有位齐先生给他取艺名“金豆子”,这个艺名对专演武戏的演员可以,如果演文戏就不合适。等他到了杭州,大家合计给他取个艺名叫“小菊仙”。孙菊仙、谭鑫培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京剧领军人物,谭鑫培的艺名曾用“小叫天”。张英杰本人认为谭鑫培的“小叫天”好听,想借谭鑫培的名气“弄点小米吃”,就要以“小小叫天”作艺名。
此意一出,立刻遭到在座的一个人的嘲笑,在一旁冷笑道:“哼,你也配叫这名儿?”认为他不知天高地厚,简直是笑话!盖叫天性格倔强,当时年轻气盛,一下子把他的火给点起来了,顿时两人就顶起嘴来。他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叫“小小叫天”这个名字?你们别把人看死了,我今后不光是要继承前辈的艺术,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呢。就这样,他一赌气就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他改名为盖叫天,应该是在他十六七岁以后。
从艺
16岁时的张英杰以“小金豆”艺名在天津大观茶园搭三庆班剧社演出,演开场戏,可见他16岁时尚未改称盖叫天。实际上他从10来岁起就经常不断穿梭于南北各地演出,流动性很大。但是,他早期在天津演出的活动,以及以下多处演出的经历,在关于他的一些书里,如《粉墨春秋》、《燕南寄庐杂谈——盖叫天谈艺录》、《活武松盖叫天传》等,记录得非常简略,大多没有记录,本文略作补充。
盖叫天《武松打虎》剧照
根据天津《大公报》的记载:年4月16日至6月30日小金豆(即后来的盖叫天)在三庆班与吕月樵、牛春化、李长奎、尤金培、张长奎、一阵风、飞来凤、七仙旦、刘长瑞、高德胜、张风亭、范宝亭、孙福祥等同台,演的全是开场戏。从他这时仍在完全演开场戏的情况看,比起其他出名较早的演员来,他出名的时间不算太早。小金豆在大观茶园的三庆班不是每天有登台的机会,而是间断演出。
这段时期他演出的剧目有《界牌关》、《蜈蚣岭》、《战潼关》、《清风寨》、《马家湖》、《剑峰山》、《截江夺斗》、《回荆州》、《祝家庄》、《挑华车》、《八盘岭》、《伐子都》、《白水滩》、《九龙山》,共14出戏。6月23日起他与杨小楼有短暂的几天在同一个戏班,但是并无合作演同一个剧目的机会。这时杨小楼26岁,演大轴戏了,比杨小楼小10岁的小金豆(盖叫天)还只演开场戏。
盖叫天《白水滩》片段
盖叫天投奔在上海的哥哥张英甫以后,他便久占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地。在春仙茶园上演《蜈蚣岭》、《界牌关》、《武文华》、《花蝴蝶》、《伐子都》、《长坂坡》等,还与汪笑侬、吕月樵三人合演一回《目莲救母》的刘清提。十六七岁他的嗓音“倒仓”以后,开始在上海正式改演武生。
年盖叫天首次受北京文明园之约去演出,途径天津时,在下天仙茶园与刘喜奎、元元红、薛凤池、苏廷奎、粉菊花、小香水等合演《溪皇庄》。年3月31日,上海伶界联合会在上海大舞台组织六个京剧戏班的联合演出,盖叫天参加,其他主要演员还有孙菊仙、夏月润、杨瑞亭、麒麟童、小杨月楼、应宝莲、七岁红、绿牡丹、小桂芬、三客串。
年4月27日起,盖叫天在上海丹桂第一台首次排演《七擒孟获》,主要演员有贵俊卿、三麻子(王鸿寿)等。年3月1日起,白牡丹在上海天蟾舞台领衔演出,盖叫天与小达子、时慧宝应邀同台合作演出。他在申江亦舞台排演二本《劈山救母》后又回天蟾舞台,再次排演《七擒孟获》,这次演员阵容异常强大,他饰孟获,冯子和、白牡丹、小翠花、尚小云扮公主,时慧宝演诸葛亮,刘汉臣演赵云,常春衡的马岱,李桂芳的魏延,李百岁的山神,其中有的演员当时比他的名气还大,都为他配戏,大有众星捧月之势。
上海《申报》又记,年1月首日盖叫天在天蟾舞台登台,1日白天他与张鹤楼合演《智取北湖州》;夜场与张鹤楼、祁彩芬合演《武十回》,都是在“倒三”的位置演出;2日白天他与陈月梅、王月舫、李德山合演“大轴”戏《大舞乾坤圈》;11日日场再演《北湖州》;夜场演出《蜈蚣岭》。在共舞台排演《楚汉相争》,是他继《七擒孟获》之后又一次大合作戏,他饰项羽楚霸王,露兰春饰刘邦,赵松樵饰张良,林树森饰章邯,金少山饰樊哙,李桂芳饰范增,吕美玉、绿牡丹在前后分饰虞姬,又一次引起轰动。
盖叫天周信芳《溪皇庄》剧照
年,盖叫天与三麻子(王鸿寿)、时慧宝、琴雪芳等组班,在天津演出,从2月演至6月。演出剧目丰富,除传统戏外,还有新戏《烟鬼叹》、《三门街》、《情天惨劫》。在天津这块他起步学艺、从艺的老根据地露演他在上海新排演而大红的剧目《七擒孟获》,也算是衣锦还乡,汇报演出吧。
年,上海亦舞台迁移至新地址,邀请白牡丹、马连良、盖叫天等为之做开台演出。年3月底至4月他与马连良等在申江亦舞台演出,28日夜场他与马连良、白牡丹、张国斌、张德俊、郑法祥等合演二本《宝莲灯》;30日白天他与张国斌、李德山合演三本《铁公鸡》;4日日场演头二本的《宝莲灯》;4日夜场演《武松打店》;5日白天与张国斌、张德俊合演四本《铁公鸡》;本日夜场他演双出戏,前演《约法三章》,后演三本《铁公鸡》;6日夜场他与马连良、白牡丹、合演《甘露寺》和头本《宝莲灯·劈山救母》。
同年,上海伶界联合会为恢复榛伶学校筹款,在上海新舞台举办第七次京剧戏班大会演,盖叫天参加,其他主要演员还有李吉瑞、小达子、高庆奎、常春恒、刘筱衡、毛韵珂、赵松樵、杨宝森、绿牡丹、赵君玉等。年8月,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盖叫天应邀于8月10日至20日在博览会大礼堂演出《武松》、《西游记》等。年盖叫天父子首次到武汉演出。年1月应黄玉麟邀请到长乐舞台演出。此后至年的演出经历,在《粉墨春秋》的“年表”中略有记载,在此从略,不多赘述。
盖叫天《龙凤呈祥》剧照
年5月,盖叫天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高盛麟、云燕铭、叶盛章、班世超等组成以武生、武丑、武旦为主的班子,演出《取金陵》、《莲花湖》等武戏,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开打形式新颖,受到观众欢迎。年他参加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的武生大会串演出,在天蟾舞台与李万春、高盛麟合作。
年8月3-5日,上海市文艺界劳军分会平剧支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平剧(京剧)名角大会演,盖叫天与芙蓉草(赵桐珊)、盖春来、高盛麟、童芷苓、俞振飞、言慧珠、刘斌昆、王少芳等名家一起参加,联袂演出,盛况空前。年,与梅兰芳、周信芳、赵如泉、俞振飞等参加为皖北水灾举办的义演《龙凤呈祥》(《甘露寺》),盖叫天饰赵云。年上海京剧界捐献飞机大炮第一次义演,4月,第三次义演,盖叫天积极参加,与梅兰芳、周信芳、张少甫、郭蝶仙、赵如泉等再次合演《龙凤呈祥》,仍饰赵云。
年代前期,盖叫天父子还到天津做过短期演出。因为演出全部《连环套》时的扮相,在演出现场与个别观众出现一点不愉快,个别欠缺修养的观众缺乏对盖叫天先生父子的尊重,起哄叫了倒好,惹恼了老先生,他们此后未再登上天津舞台。
艺绩
盖叫天的艺术取得重大成就,与武生“李派”创始人李春来有极大关系。李春来出道于天津,来到上海大红大紫,扎根上海。盖叫天崇拜李先生之艺,李有演出,他就去观摩。据龚义江著《活武松盖叫天传》记,李曾有两年牢狱之灾,盖叫天经常去探监看望。李在晚年境况不佳,盖叫天当时在天蟾舞台挂头牌,他把李请来,演《狮子楼》时,盖陪演西门庆,让李演武松。
李春来《花蝴蝶》剧照
这些让李先生深受感动,对盖倾囊以授,传授给他很多经验和剧目。后来盖叫天继承李派的戏路,擅长短打,借鉴武术,有所创新。他不仅限于学李派,也从众多前辈或同辈艺术家身上借鉴艺术营养,例如何月山、杨小楼的“杨派”、周信芳的“麒派”等,博采众长,丰富自己。在上海发迹的两代京剧武生大师李春来、盖叫天,都在天津梨园成长,得到培养,不能不说是天津的骄傲。
武生“盖派”艺术是菊坛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盖叫天虽然最后归工武生,但是他有雄厚的文戏功底。他师从陈福奎学过老生戏《打金枝》、《铁莲花》、《三娘教子》、《桑园寄子》,演过《定军山》、《打棍出箱》等;唱过老旦戏《滑油山》等。这样,他在对人物的刻画、对唱戏要唱情上,有深刻的认识、实践与体验,这对他后来在演武戏时同样要演人物,要演情感,从而形成盖派的“武戏文演”有极大助益。
盖派艺术是追求形体造型美的武生表演艺术,盖叫天特别注重在舞台上要展现出身形姿态的美观。他在生活中处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