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清热利湿水蜈蚣


昨天,一病人来取药,跟我说,她喝了几十年的中草药,你的药味道是最好的,熬的时候也没难闻的气味,喝的时候也没感觉是在服药,容易让人接受。我跟她说,很多人感觉中草药之所以难喝,有一些是本身自有的比较浓郁的气味,如川芎、当归、虎杖、大黄等,还有一些是互相串了味,但绝大部分是为了保存的需要而熏的硫磺味,特别是一些带叶子的中草药比较明显,有些人习惯了这种味道,以为中草药就是这种味道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就因为这种难闻的味道而抗拒中医,抗拒中草药,这是我们中草医人需要反思的地方。

另外,以前我也说过,很多医者,也可以说绝大部分医者开方用药是不会从熬出来的药汤气味去下功夫的,更不会去在意开的方熬出的汤会是什么颜色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从小就服汤药长大的,病人的苦感同身受,所以我为什么要学草药,采那么多草药,不过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病人开出一些色香味俱全,不再把服药当成一件痛苦的事的方剂而已。

一李姓老药师跟我说过,她母亲善于治疗妇科,尤其重症妇科白带,所用之药也简单,主药就一味衫扣草,再搭配几味如金刚根,银花藤之类清热利湿药,竟无往不利,医好了无数患者,有些不育的因而有子。所谓的衫扣草即莎草科水蜈蚣属的水蜈蚣一药,因水蜈蚣的头状花序像以前衣服上的纽扣,所以我这民间也叫它衫扣草。

水蜈蚣一药我这一般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用于治疗白带比较少见,妇科方面我调理各种炎症比较多,重症妇科白带还没经验,这药还无缘一试。

水蜈蚣以全草入药,味辛,微苦,甘,性平,归肺、肝经,功效疏风解毒、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尿、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各家论述

1.《广州植物志》:主治赤白痢。

2.《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治疟疾。

3.《广西药植图志》:除风热,利窍,止血,止咳。治跌打,蛇伤。

4.《南宁市药物志》:去瘀,消肿,止痛,杀虫,舒筋,活络。

5.《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寒,无汗头痛,筋骨疼痛,恶寒发热。

6.《广东中药》:镇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热咳。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衫扣草指的是一箭球,备注里说一箭球长的像水蜈蚣,区别在于两者的花序颜色,一为白色一为绿色,只是这书只介绍了一箭球,具体种还需考证,有可能是指单穗水蜈蚣,莎草科水蜈蚣属下有数种,长的都比较相似,药用功效应该也差不多,可互用,所以这里把一箭球页放于此,供参考。

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莎草科水蜈蚣属.

多年生草本,丛生。全株光滑无毛,鲜时有如菖蒲的香气。根状茎柔弱,匍匐平卧于地下;形似蜈蚣,节多数,节下生须根多数,每节上有一小苗。叶窄线形,基部鞘状抱茎,夏季从秆顶生一球形、黄绿色的头状花序,具极多数密生小穗,下面有向下反折的叶状苞片3枚,所以又有“三荚草”之称,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花果期5-9月。

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东北等省区。

附方

1.治疗乳糜尿:水蜈蚣根茎、桂圆各2两,水煎服。

2.治时疫发热:水蜈蚣、威灵仙,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3.治赤白痢疾:鲜水蜈蚣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酌加开水和冰糖五钱,炖一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5.治跌打伤痛:水蜈蚣一斤。捣烂,酒四两冲。滤取酒二两内服,渣炒热外敷痛处。(《广西药植图志》)

6.治一般蛇伤:水蜈蚣二两。捣烂,酒二两冲,内服一两,一两搽抹伤口四周。(《广西药植图志》)

7.治皮肤瘙痒:水蜈蚣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8.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水蜈蚣干品一两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9.治疟疾:水蜈蚣一两。水煎,于疟发前8~4小时服。(《江西草药》)

10.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一两。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绒,包患处,一天换药两次。(《贵州草药》)

12.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水蜈蚣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3.治气滞腹痛:水蜈蚣鲜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拍摄地点:昭平

花草山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nj/97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