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看看古代贵州人吃哪些食物,有的很熟悉,有


白癜风好了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824/4684514.html

第一个当然是贵州人最熟悉不过的豆花饭,这个在古代的做法已经和今天差不多了。清代李祖章在竹枝词写到:“山腰茅店客停车,玉米为餐佐豆花;淡食难堪增沾水,海椒烧罢洗盐巴”。这里说的是当时贵州人普遍吃包谷饭再用豆花下饭,但是古达贵州极度缺盐。只能用辣椒做成我们熟知的蘸水,当然了,当时的盐都是固体的盐块。注意用一个“洗”字,就是稍微用盐块在水中沾一下就表示有咸味了。关于缺盐,余上泗《蛮峒竹枝词》说写到:“盘山山蔬频苦淡,蕨根渍水代盐尝”这种用草木灰代替食盐的做法我听老人家说过。

豆花饭,现在都吃米饭很少吃包谷饭

还有一个就是一种风味小吃,《峒蛮竹枝词》中说:糕羔折叠号毡衫,岁首相遗共解馋;别有如箕输补那,与君贫富莫相種。下面有注解:“仡佬岁首做糍糕,大而薄,折叠之,号毡衫糍粑”。这是一种大,薄,又可以折叠的糕点。这个小编我反正没见过,知道的读者可以交流交流,带点过来给大家尝尝。文献中还记录在安顺地区有种油团粑,以米粉团油煎之,这个我也没吃过。

还有就是吃狗肉的习俗,以安顺的花江狗肉和贵定盘江狗肉最为出名。有诗为证《黔苗竹枝词》:不是燕山土狗人,篱间操刃喜留宾;草衣木食还先古,醉后众横卧月明。备注:平伐苗(今天在贵定县境内)祭祀用狗,待客亦用狗。前几年去安顺镇宁出差,吃了一次花江狗肉,真的特别好吃,汤很鲜美。

还有就是贵州人经常吃的豆腐,我记得黔南人吃血豆腐。可惜没找到文献记录。不过镇远地区的豆腐也很有特色。《镇远府志》记载:夏至日,做豆腐牲,斫肉杂豆腐及诸色菜,用油炒成食之。把豆腐和蔬菜肉类混在一起,再用油炒。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在明代的《黔记》中说到菜豆腐。不过这种吃法应该是贵州西部吃的比较多,反正我第一次于是上次在公司食堂吃的。

关于贵州五彩糯米饭,主要有白,黑,绿,红,黄五种颜色。除了白色本来就是米饭自带颜色之外其余都是用植物染色而成。《都匀竹枝词》有记载:红卯彩饭五花条,柳楔桃梁架小桥;妙选多儿多女命;双双莲瓣点虹腰。当然了,现在的五彩糯米饭以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姊妹饭最为出名。

苗族五彩姊妹饭

贵州人喝酒,其实贵州还是挺能喝酒的。小编我知道的只有少数民族的砸酒,毕节六盘水的水花酒,当然了还有茅台。有文献记载制作方法,《安顺府志》记载:男家于堂中备酒一坛,插空心小竹筒数根于其中,请客任意畅饮,名曰下马酒。不但少数民族这么喝,汉人也开始学。史书中说:近汉民亦多仿此酿酒者,苗性嗜饮,多沉湎荡其家。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种喝法。文献中还有包谷酒和高粱酒,:“乡人善饮,高粱酒称上品,包谷酒称次品”,当时的茅台酒已经非常出名,《仁怀厅志》: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第一。古代描写茅台酒的诗词很多,比如:一座茅台旧有声,糟邱无数结为邻居;使君休厌曲生醉,利琐名砧更醉人。

还有入选十大黑暗料理之一的牛瘪,羊瘪了,吴仰贤《黔中苗彝风土吟》写到:卜来鸡骨岁丰饢,宴客争罗异味尝;海错山珍是何物,登宴夸到圣齑香。下文备注:黔人谓细粪为圣齑。所谓的牛瘪,羊瘪以黔东南黎平,榕江侗族地区最为出名。其实就是把牛羊杀了之后取胃里面没有消化的草料和肉一起煮。贵阳的东新路有一家这种店,有时间大家去尝尝

动物胃里面的消化物,俗称瘪

在吃的野菜上,当然是贵州人最熟悉的蕨菜,《黔中杂咏》中说:“石田尧确苦茈畲,采蕨资生八口舒”有注解:“贵阳城中卖蕨菜者皆苗妇,汉人呼之为苗姨妈”反正我现在没听过贵阳人把卖蕨菜的苗族布依族人叫“苗姨妈”的,可能是大多汉化了,不经常见的缘故。

在吃的野味上,贵州人把野味的食物价值发挥到极致,有竹枝词说:“隔篱呼伴出荒庐,暖日烘门笑语徐;一样疗裙拖细网,田间争渌棒头鱼”,下有备注:“田间蝌蚪号棒头鱼,苗妇网而食之”说到吃蝌蚪,我家那边最喜欢。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有外省人在我面前吹牛,不过我只要说我们吃蝌蚪,你们吃吗。人家基本就不答话了。不过我们都是吃的水稻田里的大蝌蚪,那种在小溪边黑色的蝌蚪我没吃过。还有就是贵州人经常吃的酸了,也是古已有之的吃法。还是因为缺盐味道太淡再加上食物保存不易,所以喜欢把什么东西都腌制起来。《峒蛮竹枝词》记载:瓮中腌菜自为良,酸臭蒸腾未可当;尽道仙厨无此味,官家何事不堪尝。下面作者还记录了腌制方法,就是用牛骨和马骨放入坛子中等待变酸。这个我也没见过,不过我老家到时候用鱼放入坛子腌制,就是很有名的黔东南腌鱼,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的哈哈。不过这类食物亚硝酸盐很高,还是少吃。

黔东南腌鱼

还有更奇葩的吃法,刘韫良《牂牁苗族杂咏》中说:“阿妇不须炊黍饷,蛤蟆生啖并蜈蚣”这里说的是生吃蛤蟆和蜈蚣。想想就恐怖,不过蛤蟆我们老家倒是吃过,但是要分时间,就是二三月份春天癞蛤蟆刚刚出洞的时候我们就经常捉来吃,不过都是剥皮,洗干净煮着吃或者爆炒折耳根。生吃那就闻所未闻了。还有凯里黄平的黑苗在古代饮食也有吃生的习俗,文献记载:生苗多野性,食皆生物,鱼肉皆以微熟为鲜。洞苗则是:射得黄獐生攝食,脂膏狼藉血模糊。把那种生吃野生动物的场景表现得非常生动。当然了,这些都是小儿科了,贵定,平越(福泉)的紫姜苗更厉害,嗜杀好斗,得仇人生啖其肉。这个......场面太壮观了

还有就是用手抓饭吃,这个在以糯米为主食的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最为常见。《苗疆闻见录》载:苗人席地而食,菜不加盐,如牛猪等肉,并鱼虾之类,但取半熟食,以手抟,不用箸。水家苗(水族)也是,文献记录:食唯糯米,以手抟之,渴则饮水。还有说榕江县的苗族和侗族的,糯米既煮为饭,再搓团送入口中,鲜有用碗筷者。现在黔东南都吃糯米饭现在已经很少,糯米饭只有在节日,祭祀或者婚嫁中还经常吃到。

限于精力有限,小编我只能说到这些了。其实贵州的特色美食很多。比如说水城罗锅,贵阳恋爱豆腐果,豆腐圆子,羊肉粉等等各种美食,而且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当然了,也有已经消失了的古代贵州人奇葩的吃法,让人大跌眼镜,下篇文章我将会写到古代贵州人的建筑。如果各位读者的老家有什么让人大跌眼镜的吃法我没说到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让大家长长见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100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