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野性天津ldquo探秘野生动物与


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与恐龙同时代,被誉为“活化石”。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地位

纲:两栖纲

目:有尾目

科:隐腮鲵科

形态特征

大鲵体长可达1-1.5米,最重可超过50千克,外形似蜥蜴,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巴呈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混杂,腹面颜色浅淡。

分布范围

大鲵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

生活习性

大鲵喜欢阴凉,成年大鲵一般穴居,多栖息在海拔~米的水流较急而清凉的溪河中,昼伏夜出,4-10月摄食生长,冬季休眠;幼时群居,有外鳃,喜欢栖息在溪流支流的小水潭内。

食性特点

大鲵食性广泛,为肉食性动物,常以溪中鱼、虾、蟹、蛙等为食,也捕食螺蚌、水蛇、鼠类及水生昆虫等。大鲵新除代谢缓慢,在清洁凉爽的水中,数月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它们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大鲵为卵生动物,4-5个月龄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每年的5-10月。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一次可产卵-枚。卵为乳黄色,直径5-8毫米,形成长达数米的念珠状卵带,漂浮在水中。雄鲵随即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30-40天后孵化结束。

常感染的病原体一一虹彩病毒

大鲵常感染的病毒为虹彩病毒。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虹彩病毒为双链DNA病毒。病毒粒子呈典型的正二十面体结构,由核衣壳和核心构成,核衣壳呈正六边形。当有斜射光线照射时病毒呈现蓝色或紫色虹彩,故称为虹彩病毒。

该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一一虹彩病毒病

虹彩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为虹彩病毒病。病毒最初多从昆虫体内分离获得,但是以后陆续从许多其他动物如爬行动物、鱼类、软体动物等体内分离到了虹彩病毒。部分虹彩病毒可引起鱼类、蛙等动物的疾病,危害较大。病鲵一般头部肿大,体表有溃烂出血、四肢肿大等症状。

参考来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探秘野生动物与病原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44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