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有句惯用语“蜈蚣鸡母蛇。”比喻那些互相制约或各有胜负,而形成连环套关系的人和事。例如在各种比赛中出现甲胜乙、乙胜丙、丙又胜甲的局面,或人际关系中甲怕乙、乙怕丙、丙又怕甲的现象。也有引申把男女“三角恋爱”关系讥喻为“蜈蚣鸡母蛇”。
这种比喻既生动又有道理。因为在自然界,蜈蚣、鸡母和蛇这3种动物,确实是天生的一物降一物,蜈蚣怕鸡母、鸡母怕蛇、蛇怕蜈蚣,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连环圈。
先说蜈蚣怕鸡母。潮汕有句民谚,说“蜈蚣咬,鸡母捂;钱龙(壁虎)咬起大厝。”也说明鸡能解蜈蚣毒。所谓“鸡母捂”是以鸡屁股“捂”住被蜈蚣咬着的伤口,就能将蜈蚣毒吸出来,化解消毒,使人安然无恙。
再说鸡母怕蛇。无论哪种蛇,它们在农家,常好爬到鸡寮(窝)寻吞鸡蛋,咬死鸡母。因公鸡脚上有距,敢与蛇斗,不易被蛇咬死。而鸡母脚上无距,又不好斗,一见到蛇就惊慌害怕,常常被蛇咬着脚,遂即瘫软在地上,跑不了。最终,鸡母或被蛇毒毒死,或被无毒蛇含吞致死。据此,在潮汕民间又形成一句“养蛇食鸡”的俗语,与汉语成语“养虎遗患”相提并论。
至于蛇怕蜈蚣,是因蜈蚣斗蛇很有本领。
总之,“蜈蚣鸡母蛇”这句惯用语,是以事实为依据,形象地比喻类似的人和事,通俗易懂,令人深受启发,故相传沿用,未被湮没。
来源:深圳晚报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