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反直觉的蜈蚣博弈,为什么智者一无所有


设想有五个人,把他们记作:1号、2号、3号、4号、5号。

他们要分枚金币。

1号先提分配方案,然后五个人投票。

如果超过半数的人同意,那就按1号的方案分金币。否则就让1号出局,然后2号再提分配方案,剩下的四个人投票。

如果超过半数的人同意,那就按2号的方案分金币。否则就让2号出局,然后3号再提分配方案……

以此类推,请问:最终会怎样分这枚金币?

倒推法

上面的问题还有其他条件:

每个人都有完美的推理能力。

每个人都想保命。

每个人都想分到更多的金币。

每个人都会严格执行规则。

每个人都知道以上四个条件。

对此,博弈论给出了一套理性的分析方法:倒推法。

具体操作是:

假设1号、2号、3号都已经出局,轮到4号提方案。

此时只有两个人,只要5号不同意,就不会有超过半数的人同意,4号就要出局。

就算4号把枚金币都分给5号,也不能保证5号会同意。因为不管5号同不同意,5号都能拿到枚金币。

所以,4号想保命,就不能让1号、2号、3号出局。

再假设1号、2号都已经出局,轮到3号提方案。

3号也能做出上面的分析,他知道4号为了保命,一定会同意他的方案。只要3号自己也同意,就会有超过半数的人同意。

所以3号就可以为所欲为,他的方案一定是独吞枚金币:(,0,0)

4号也能分析出这个结果,但是为了保命,4号还是只能同意。5号也能分析出这个结果,但是他同不同意都没用。

再假设1号已经出局,轮到2号提方案。

2号也能做出上面的分析,3号想独吞枚金币,就不能让2号活着,所以3号一定会反对2号的方案。

2号的方案想让超过半数的人同意,就必须拉拢4号、5号,所以2号的方案是:(98,0,1,1)

1枚金币就足够拉拢4号、5号,虽然钱少,但也好过1枚金币都没有,所以4号、5号只能同意。

至于3号,他同不同意都没用。

再假设1号开始提方案。

1号也能做出上面的分析,2号想霸占98枚金币,就不能让1号活着,所以2号一定会反对1号的方案。

1号的方案想让超过半数的人同意,就必须拉拢3号、4号、5号中的两个人,所以1号的方案是:(97,0,1,2,0)或(97,0,1,0,2)

1枚金币就足够拉拢3号,2枚金币就足够拉拢4号、5号中的一个人。

至于2号,以及4号、5号中没被拉拢的那个人,他们同不同意都没用。

以上就是倒推法的操作过程。

倒推法,是一种非常严密的分析方法,可以帮人理性决策。它也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上面的例子其实就是“海盗分金”问题,是展示倒推法的力量的经典例子。

不过,倒推法也有失手的时候。准确地说,是理性思维也有失手的时候,因为倒推法是理性思维体现。

博弈论中有专门反驳倒推法(理性思维)的例子,也就是本文的主角: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

设想有两个村子,A村和B村。

可以用简单的数字表示它们的富裕水平,比如(11,11)就表示A村和B村的富裕水平都是11

两个村子相互之间做买卖,有“进村费”。

A村的人去B村卖货,就要给B村交进村费。B村的人去A村卖货,也要给A村交进村费。卖不同的货,要交的进村费也不同。

原本,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A村和B村的富裕水平都稳定在11

不过,B村的人擅长做鞋子,比A村的人做得鞋子强多了。所以A村的人想要更多B村的鞋子,于是A村就调整了一下“进村费”:

只要是B村的人来卖鞋子,可以不交“进村费”。

结果B村的鞋匠大赚特赚,A村的鞋匠大批失业。具体细节在此略过,总之A村和B村的富裕水平变成了(10,13)

A村的富裕水平是10,B村的富裕水平是13

当然,A村调整“进村费”也是深思熟虑的。A村是想和B村合作,调整“进村费”只是在表达诚意。

上面调整“进村费”以及结果(10,13)是A村的人做的思想实验,是在B村不合作的情况下分析出的结果。当然,B村也能做出同样的分析。

那么,如果B村合作又会怎样?

B村为什么要合作?

因为A村的人擅长织布,比B村的人织出的布强多了,所以B村的人想要更多A村的布。

如果B村合作,那么B村也会调整了“进村费”:只要是A村的人来卖布,可以不交“进村费”。

两个村都调整了“进村费”,会增加贸易。具体细节在此略过,总之A村和B村的富裕水平会变成(12,12)

把上面的过程整理一下,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所谓的合作,在这个例子里就是:调整“进村费”。

当然,这个过程还远没有结束,因为:

B村造的犁也非常好用,比A村造的犁强多了。

A村造的锅也非常好用,比B村造的锅强多了。

B村造的桌子也非常好用,比A村造的桌子强多了。

A村造的水桶也非常好用,比B村造的水桶强多了。

……

A村和B村交替表达诚意,逐渐调整每一项货物的“进村费”,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上面这个图形就像一条长长的蜈蚣,蜈蚣博弈也因此得名。

当然,蜈蚣博弈最开始并没有具体的例子,只是假定了抽象的合作、不合作,再规定了双方每一步决策的结果。

蜈蚣博弈还有一个前提:只要有一方在任意一步选择不合作,博弈就终止。

回到A村和B村博弈的例子,请问:

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使用倒推法,我们应该先看最后一步:

如果真进行到这一步,那么B村不合作就能得到的富裕水平,合作却只能得到的富裕水平。

所以B村不会合作。

再看A村:

A村也能做出上面的分析,所以A村不会让B村有最后决策的机会,A村会提前一步放弃合作,争取99的富裕水平。

以此类推:

B村又预判了A村的预判,所以B村会再提前一步放弃合作。

A村又预判了B村预判A村的预判,所以A村会再提前一步放弃合作。

……

结果是:一开始就都不合作,维持(11,11)

这就是倒推法的困境:明明有(,)的大好结果,却只能得到(11,11)

理性,真的对吗?

蜈蚣博弈也被称为“蜈蚣悖论”,是直觉与理性的对抗。

直觉,当然想让(,)出现,至少不会满足于(11,11)

理性,就是用倒推法分析,认准(11,11)

这就是本文标题提到的:智者(依靠理性的人)一无所有,庸人(依靠直觉的人)名利双收。

决策,要靠直觉还是理性?

至少在蜈蚣博弈的例子里,是直觉错了?还是理性错了?

上面这些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欢迎大家讨论。

我本人的看法是:收益与风险始终并存。

高收益,必然对应高风险。

低风险,必然对应低收益。

在蜈蚣博弈的例子里,直觉让人追求收益,忽略风险。理性让人避免风险,忽略收益。

反正不管怎么决策,都别想占到便宜,现实本来就是这么残酷。如果理性决策就能避开残酷,那还算什么残酷?

本文原创作者为:认知皆模型。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任何个人与机构不得转载此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117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