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诸多家长的魔咒孩子死活不学习不上学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来源:柏和心理曲鹞奇   在从事这十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遇到的最多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咨询。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还好处理,毕竟幼年的孩子年龄小、内心单纯,较容易配合家长和心理咨询师。但一遇到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不学习、不上学、也拒绝接受心理咨询的孩子,这就像一股巨大的阻力摆在家长面前。这时候心理咨询师就要考虑“两线作战”,一方面要处理家长焦虑、无奈的情绪,另一方面还是要寻找孩子不愿学习的原因。按照心理咨询原则,心理咨询不接受那些没有求助动机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如果没有求助动机,一切心理咨询是没有效果的,或者效果很差。“医不叩门”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孩子明显有行为问题,家长也是迫切希望心理咨询,孩子就是拒绝,逃避。家长焦虑、愤怒、甚至抑郁。心理咨询师该如何做呢?操作篇第一、是纠正孩子的对心理咨询师的认识。即使在人们心理意识大幅提升的今天,那些已经达到心理干预程度的人中,能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数量还是很少。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会觉得做心理咨询的人就是不正常的,有精神病,这是最常见的偏见。真实的情况是,有医院治疗,心理咨询只服务于有生活困惑、习惯问题、关系问题的精神正常群体,而学习动力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师可服务的范畴。第二,不把心理咨询的费用告诉孩子。心理咨询的费用与所在城市的收入水平、以及咨询师的资质级别有关。大约是每小时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说到心理咨询的费用问题,有必要解释一下。很多人会问:咨询师不就是动动嘴、聊聊天凭什么收费这么贵?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速成的职业,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咨询师在独立从业前的这么长的时间里,收入不稳定,甚至需要家人或者其他的收入来补贴。心理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进修和培训,而这个后续的培训、进修费用每次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且不包括住宿、餐饮和交通。所以心理咨询是个高成本的行业。有人较真儿说:某宝上网络心理咨询才50元一次。我怀疑你可能碰到了刚拿证的新手,拿你做练习。说回到正题,孩子一旦得知,家长为了给自己做心理咨询,花费了几百上千元,甚至还是一小时的费用,就会有心理压力,担心要是自己的问题好不了怎么办?或是觉得因为自己让家长付出这么高的费用,会很内疚。所以不主张把费用告知孩子。我见过个别家长执意要把费用告诉孩子,意在让孩子产生紧迫感、危机感。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咨询几乎是以孩子咨询脱落而半途而废。第三、谁主诉,谁咨询。如果以上两个切入点都用了,孩子还是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并不认为他自己的不学习、不上学的行为是个问题,而认为这有问题的是家长。况且家庭治疗理论认为绝大部分的孩子问题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很重要,可以说有50%的效果,如果父母不成长,不改变,孩子的问题会一直存在,即使问题暂时缓解了,还是会在家庭的影响下显露出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被家人感染上了病毒,我们仅仅治疗这个人,即使他最后痊愈,而他的家庭还没消毒,那么这个人依然有再被感染的可能。如果父母改变了,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的问题会发生松动,甚至缓解。第四、如果你脑袋撞墙了,是继续撞?还是换个方向?有些家长遇到孩子不上学、不学习的问题,不去考虑深层原因,而是逼着孩子继续上学,这通常是一种泄愤的做法。孩子不去学校不一定是厌学。还有可能是如下原因1、在学校被老师批评。2、在学校被学生霸凌。3、出现对视恐惧或者余光恐惧等障碍。4、成绩出现波动。有的孩子耻辱感比较强,出现上述问题不好意思让家长知道,于是就出现了打死不说原因,也不上学的行为。心态篇第一、家长没有必要总是强化一个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高考真的那么重要吗?高考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个答案显而易见,高考当然重要!当然有意义!一个人的学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的人生方向。学习的重要性就像1+1=2一样直观、确凿。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身为一个高中生能不明白?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少,肯定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然他怎么还天天不在状态?我认为如果是小学生,可能会不那么重视学习,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强化还没有深入他内心,而且他年龄还小,没有意识到学习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哪怕是最差劲的“学渣”也明白学习有多重要。但他们为什么还进入不了状态?有一点可能是学校和家长把高考的意义强化的太多了。往往一个被过度强化的东西,例如不许迟到、不许吐痰、不许谈恋爱、一定要好好学习等这些禁忌和必须,就像一种无形的控制。但恰恰是被提了无数遍的被强化的东西,让孩子觉得厌烦和控制。人的本能是趋利避苦的,当这个厌烦达到极点,孩子就会觉得好好学习难道真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吗?那为什么一件正确的事情让人这么紧张和焦虑呢?于是孩子就会在潜意识层面努力寻找这件事的没有意义的证据,来反抗控制、反抗家长。所以家长说太多正确、无法反驳的“废话”,其实也就是想向孩子传递焦虑。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会觉得是自己出现了问题。于是焦虑产生,但是家长又消化不了这个焦虑,于是用“正确废话”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或者当一个确凿的明确的事情被强化了很多遍,反而就淡化了这个事情的明确性。例如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问蜈蚣,你走路时先迈哪条腿,蜈蚣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结果一思考,反而不知道怎么走路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你在写字时,会很本能地写出来,如果你长时间盯着这个字看,会发现越来越不认识这个字。第二、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命运承载到孩子的命运中。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命运与孩子的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例如家长会说:孩子只要好,我就好,孩子如果在学习上出现差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可以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孩子会认为,学习这个本是我自己该负责的事情。但是家长用生死来威胁我,如果我学习,家长就好;如果我不学习,家长就会死。这是何其巨大的压力啊。孩子不得不担负母亲和整个家庭的期待,这种额外的重量就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压力。最极端的情况是,孩子觉得自己的命运被家长操纵了。那么孩子也用不学习来操纵家长的命运。你天天给我压力,我也给你点儿压力。第三、这是我的事情,你却指手画脚,那干脆我不做了,你来做吧!我认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还有动力性问题。不是因为家长放任不管,而是因为家长管得太多。我看到有一些社会名人,以及有成就的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的情况,他们的家长会给予孩子生活上的饮食起居的照顾,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也会答疑,给予建议。但除此之外很少去过度的监管孩子学习,控制孩子应该做哪一科的作业。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学习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重要的事情。于是孩子会出于自己的动力去进行学习。如果家长在学习的事情上控制太多,孩子就会觉得:其一、这个事情好像你比我更在乎,如果我去做这个事情,其实是在为你做的。那么孩子内心当中最自然而然的学习动力就被破坏了。其二、孩子会觉得如果学习的事情是在为家长做,那么家长就会为自己的学习设定一个标准。家长会评价好和坏。本来就是应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到头来却被家长评头论足。这是我的事情,你却指手画脚,那我就懒得做了。反之,如果孩子认为学习的事情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学的好坏只有他自己评价,他就不会经受那么强烈的内心负担。第四、

被控制学习的高中生,即使高中抗住了压力,大学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有很多在高中时认同父母的控制和监督,即使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学中也会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因为父母的监督突然消失了。这个孩子马上容易松懈下来,于是在大学中谈恋爱上网,旷课便成为了常见。有人会说,难道就不管孩子学习了吗?错,一定要在小学前期,甚至幼儿园时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因为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习惯养成的时候,他并不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的时候应该从严养成习惯。当孩子的习惯养成了,高中时要适度的放松一些。那孩子就有独立学习的空间,孩子就会觉得他必须得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11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