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宠儿的两张脸
同为八零后,同为《萌芽》新概念征文奖的获得者,同样写小说、拍电影,韩寒与郭敬明一路走来,经历相似,性格相异。人们谈起韩寒,必然要谈到郭敬明,谈到郭敬明,必然要谈起韩寒,放佛他们是差异性很大的对照体,是磁性的南北两极。但事实上,这两个人的小说与电影,皆无多大艺术含金量。在人们谈论他们相异性的同时,恰恰忘掉的是他们的同一性:他们是时代的宠儿,是这个半威权半消费社会,三十余年来同一个经济之躯上并蒂莲般盛放的两张脸。
艺术之名下的新媒介宠儿
少年韩寒出版《三重门》后,仅仅在文学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未获得社会范围的赞誉。韩寒拥有如今的巨大名声,完全得力于博客尚属网络主流媒体的时期。年左右,网络管制相对宽松,那些在传统纸媒上无法发表的文章,皆可在新浪博客里发表再现。这一阶段,韩寒以杂文的方式挑战文坛、挑战传统甚至含蓄的挑战体制。那个宣称自己憎恶传统教育的叛逆青年,在新浪博客的推波助澜之下,快速而完美地被塑造为一位新时代的文化英雄。
韩寒杂文的深度与格局,与多数自由派知识分子相比,往往显得深度匮乏、格局狭小。他之所以受到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