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散文集《青苔细语》后记
一
我祖籍古田,我的父亲年从南平师范毕业后,就一直在屏南工作。而我,是从小在这里学习、生活,至今已有四十年,可以说,屏南就是我的故乡。素有“万山之县”之称的小县屏南,是我成长的土壤。它灵气的山水,孕育出的别样风情,给予我书写它的情怀。
和我一样在此长大的姐姐和弟弟,在结束读书生涯时,先后选择了跨地分配,而我,固执地选择留在这里。二十年前,我曾用诗歌记录当时的心境:“我回头开始审视我成长的土壤/贫脊,但热切/而我决不会抛弃你的/因为你像我苦难却坚强的母亲”(《一个女子和树》)。在屏南度过的半生光阴里,我目睹这个县城的变化,也零星地书写着它的变化。年,县里组织编写《水韵屏南》一书,石城主席把导读词的任务交给我。我在这篇导读词之七《欣赏屏南新姿》里写道:“祖祖辈辈生长在山里的屏南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时至今日,这座从两个小村发展起来的县城已焕然一新,它既不失仁山智水的本色,又增加了几分现代都市的风貌……小城虽小,故事却不少。它在白发老妪的娓娓诉说中,在夜晚的万家灯火里,在清晨广场的韵律操处,更在小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
点缀在屏南山水里的个村落,是这个县城发展的印记。它们悄然记载着祖先们的脚步,它们古老的气息,醇厚的乡风,让我深深着迷。有一种花,名曰紫薇。紫薇花的花语,有和平、好运、雄辩、沉迷的爱等等。要是让我选,我就选所列第四。世间之爱,能让人沉迷就必缘由。或者,本也就不需要缘由。就如,我对乡村的痴迷,就毫无道理可言。我一次又一次走到乡间,徘徊在乡村的山林、田野与小巷。在行走中,我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没落,也看到了小心翼翼的的修复。我悄悄心疼着它们的衰败,也悄悄喜悦着点滴的复兴。所有这一切,都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因此我想大声说一句:我有幸生活在这里;有幸远离雾霾与尘埃,靠近天空和云朵;有幸能用热爱与悲悯,来书写我成长的土地。
二
我早先涉足文学领域的体裁,是诗歌。毫无疑问,诗歌给予我涉足其他体裁的养分与潜质,可我却迟迟没有去拓展。好在我一直是一个幸运的人,在我散文写作的路上,遇到很多帮助过我的人。年,我把年写虎朝潭的一篇游记发给缪华老师,没想到他并不嫌弃,将它刊发于年第三期《宁德文艺》。这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鼓励,让我相信,除了诗歌,我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言说。就在同一年,闽东日报社组织了斜滩笔会,周宗飞老师给了我一次走出去的机会。虽然,作为采风作业的那篇散文,我写得并不算好,但我学到了很多。年3月,写降龙古村的一篇散文,在推出并在圈转发。久未联系的阮兆菁老师读了以后,专门给我发来信息说:“你的散文进步很大,好样的!”年,宁德市总工会举办的“闽东之光——平凡的劳动者”征文比赛中,我的散文《晨曲》有幸获得了一等奖。没想到,对我这个小小的奖项,周宗飞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告诉我,“这是隐去作者姓名评出来的,能获一等奖不简单。要多写,再冲一冲,一定会有大成就。”他的一番话,让我在高兴之余,更多了一份感动。前辈们的厚爱和鼓励,对我来说,无疑是一股股暖流,催我奋进。
在我的身边,还有两个一直提携我的老师,石城与禾源两位主席,他们也一直着我的点滴进展。在我写作的路上,我称之为兄长的石城主席,他的锐眼与一张铁嘴,从来都没有放过我的半点懒惰与浮躁,逼得我不得不前进。禾源老师也同样给我诸多鼓励。还是那句话,我有幸生活这里,生活在一群文学前辈的周围;有幸在他们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下,终于可以左手诗歌、右手散文地来书写我得到的爱、看到的美,以及触及我心灵的温馨与感动。
本书收录我从到年所写的38篇散文,共10万字。缪华老师在百忙中为我写了序,另有一些未提及的前辈和朋友,也给予我诸多指导与支持,在此一并谢过!
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有你!
/03/30
------------------------------------------------------------------------
鸣谢供图:山山(图3,7,8,10)
夜风(图4,5)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