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S毒蛇的毒腺与毒液


毒蛇的毒腺

有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是毒蛇具有毒器。毒蛇的毒器是毒蛇的猎食和防卫武器,由毒牙、毒腺和排毒导管所组成。大部分毒蛇的毒腺呈三角形或杏仁状,位于在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毒蛇毒腺是由蛇的唾液腺演化而来,在毒腺中间有一个储备毒液的“仓库”,叫做毒囊。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排毒导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排毒导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无毒蛇没有毒器,无排毒功能,也没有又长又尖的毒牙,牙齿呈锯齿分布。毒液也是蛇的重要消化液,帮助分解消化食物中蛋白质。毒腺中毒液的储存量差异很大,与不同蛇种,蛇体大小有关。

毒蛇的毒牙

毒蛇的上领骨前端有两颗管状毒牙。毒牙是捕食“工具”,又是自卫的锐利武器,靠它同敌方搏斗和捕食猎物。当毒蛇咬物时可通过肌肉对毒腺的压挤,迫使其中的毒液输入排毒导管,经毒牙的沟、管排出,注入捕获物体内,迅速产生可怕的毒杀作用。被咬者多长时间死去,这决定于毒蛇排出的毒液量的多少和被咬猎物的大小所决定。如被咬猎物较小,排毒量又大,被咬后几秒钟即抽搐死亡。在一般情况下,蛇在饥饿时排出的毒液量大,因而致死对方的时间短促。

毒蛇以其毒牙的特征可以大致分成管牙类、前沟牙类和后沟牙类。

管牙类毒蛇

毒蛇的毒牙长在嘴的前面,平常可以折叠起来,隐藏于肉质鞘中,咬物时向前伸出。而且,这些牙的毒槽已经完全密闭成管状,就像一个针管,它的毒腺周围有肌肉,毒牙可以像针管一样向伤口注射毒液。管牙毒蛇的毒牙很大,里面是空心的,牙尖还有个小洞,毒液就顺着小洞流了出来,无论是攻击方面还是输毒方面,管牙类毒蛇都占最大优势,这是毒蛇使毒的最高境界。管牙类毒蛇以分泌血液性毒液为主。

所有蝰蛇科的毒蛇都是管牙类毒蛇,如尖吻蝮、蝮蛇、竹叶青、烙铁头蛇等

前沟牙类毒蛇

所有眼镜蛇科的毒蛇(如眼镜蛇、银环蛇等)都是前沟牙类毒蛇,其毒牙位于上颌前方两侧,嘴的前面,也是完全密闭的管状,像针管一样。因毒牙比较短,不能折叠,平时不需要藏在口腔中,可随时使用。前沟牙类毒蛇以分泌神经性毒液为主。

有些眼镜蛇会从毒牙前边小孔中喷出毒液,其毒牙向内弯曲。虽然喷毒眼镜蛇的称谓指其能“喷毒”,但其实它们并不是真的能把毒液遥遥喷出。每当它们要运用毒液时,会在毒囊位置收紧附近肌肉,这种挤压的力量把毒液从毒囊中迫出,并流向毒蛇专有的空心前齿里的尖端位置。当毒液离开牙齿的一瞬间,一股气流会从蛇的肺部释出,令毒液变化成气溶胶状态并向前方激喷而出。而当这类射毒眼镜蛇被迫进困境的时候,它们甚至能把毒液喷出至两米多远。

后沟牙类毒蛇

毒蛇的毒牙较大,位于上颌后方。毒牙只有U形的槽,引导毒液的能力不如前牙毒蛇,毒性不大。它们不能用毒牙进行第一波的打击,只能整个咬住猎物,用后牙把毒液注入它们的身体。拥有这类毒牙的为游蛇科毒蛇。

后沟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毒性较小。

蛇毒的毒性强度

蛇毒是动物毒素中最剧烈的毒素之一。蛇毒的毒性强度与蛇伤的中毒程度密切相关。毒性越强的毒蛇,引起的中毒程度就越重;毒性较弱的毒蛇,引起的中毒程度就较轻。各种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伤人后死亡率高,有的仅引起症状。蛇毒毒性强度的高低通常以蛇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来表示,即能够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所需要的最小毒素量。LD50的数值愈小,则毒性愈大。下表列出皖南地区几种毒蛇的半数致死量。

如:尖吻蝮(五步蛇)毒液的半数致死量(小鼠)是10mg/kg。小鼠的体重一般为20g,以此计算1g五步蛇毒可以毒杀约3千只小白鼠;而毒性最强的银环蛇毒(LD50是0.1mg/kg),1g可以毒杀小白鼠约30万只。

需要注意的是毒蛇咬人所致的中毒程度,不仅取决于蛇毒的毒性强度,还与毒蛇的排毒量有关。如眼镜蛇的排毒量特别大,毒性强,被它咬伤时的中毒反应通常比较严重。而竹叶青的排毒量较少,毒性强度也较眼镜蛇弱,被咬伤时全身中毒的症状可能较轻。五步蛇的蛇毒毒性虽然较弱,但其排毒量甚多,因此被它咬伤的危险性也很大。银环蛇的排毒量虽少,由于其毒性很强,故被这种蛇咬伤后,一般都有很大的危险性。

影响排毒量的因素

1.蛇的种类、产地、大小的影响:毒蛇所排毒液量的多少,不同种类的毒蛇有所不同,即便是同种毒蛇,因其分布的地区不同,排毒量也各有异。个体大小一般说来,蛇体越大,排毒量也越多。这可能与其毒腺的大小有关,蛇体大,毒腺也大,排毒量也多;反之亦然。

2.季节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在18–30oC,排毒量多;温度18oC或30oC,,排毒量减少。季节捕食旺季排毒量大,夏蜇或冬眠时排毒量少或不排毒。

3.咬物频率和咬物状态的影响:毒蛇咬物的频度越高,排毒量越少;连续咬数次或更多,最后可以没有毒液排出。安静时咬物或从侧面咬物排毒少,当蛇激怒时、饥饿、正面咬物时,排毒量多。

4.毒蛇生活环境及体质:野生环境,活动范围大,排毒量多。

张根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44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