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三明岩前忠山十八寨乡村文化旅游节,正月初


308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670966.html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十八寨乡村文化旅游节

活动时间:

年2月24日(正月初九)

活动地点: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

活动主题:

古色古香古村落秀山秀水秀乡情

  忠山村位于三元区岩前镇辖区内,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在三元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忠山村相继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三明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掘乡愁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现文化自信,三元区岩前镇党委政府、区文体广电出版局、旅游局、民宗局将联合举办忠山十八寨乡村文化旅游节,通过民俗表演、古寨寻宝、急脚尊王祭祀及回宫、红色体验、图片展、百桌宴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共同体味忠山的古村古韵,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活动内容

体验趣味活动

地点:红军广场游客中心

游戏项目:抽陀螺、射水枪等

开始时间:上午9:00

探险古寨寻宝

地点:红军广场游客中心

游戏规则:参与活动的“寻宝人”需找到8个要求景点并合影留念,集齐9张照片(8张景点图片及1张活动现场照片)、编辑20字以上与本次活动有关内容即可到游客中心兑换奖品一份。

开始时间:上午9:00

回忆红色历史

忠山村是我市首批中央红军村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在这里驻扎过,留下故事,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村里一些老屋的墙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红色标语,医院、军团司令部旧址……漫步在忠山村的街巷中,就是一次红色记忆的回味之旅。

地点:元代石桥边(图片展)

开始时间:上午9:00

体味传统民俗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一年一度以迎急脚尊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在古寨热闹开场。迎急脚尊王有严格的程序和人事安排。

急脚尊王回宫

地点:无碍斋(元代石桥)

时间:上午10:40-11:20

观赏民俗表演

地点:杨帆桥

时间:上午11:40-13:30

品尝美味食物

百桌宴

地点:明月苑小区

开始时间:12:00

参加方式:

自愿参加、自行前往。于年2月22日(正月初七)前报名缴费预定,缴费标准为每桌(10人)元,缴费预定后提供活动用餐券。

定餐庄先生

领票地点:

忠山村无碍斋签到处

延伸阅读走进忠山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为保持忠山村古村落风貌,岩前镇立足忠山实际,引导忠山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忠山村近年蔬菜供应基地、黄金百香果特色农产品等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同时积极争取、加快推进忠山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忠山的环境品质,保障了忠山村水秀山青。

忠山村历史文化悠久,是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为充分挖掘忠山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年,岩前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忠山历史文化名村改善提升工程,通过“三街四房五配套”改造项目,如古建区电路改造、市政工程、古民居修缮工程等,拂去尘埃,令忠山这一古村明珠焕发新的生机!

先贤祠

三明尤溪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十八寨文风鼎盛,自古扬重贤重师之风,历代村民崇尚理教,自宋时起先后有八十余名学子金榜题名,四人中进士,二、三百余人步入官宦仕途,先贤祠里至今仍供奉着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四大理学名家。

先贤祠还是忠山村党支部、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当年的红军就是住在这里。”据忠山村历史讲解员杨裕群介绍:“还有的红军借老百姓的房子住,一些红军没有地方睡觉,就睡在屋檐下,枕着石头睡觉了。”

当年红军的故事在村子里口口相传,杨裕群说:“据祖辈讲,红军刚刚到达忠山村时,群众看到拿枪的部队,心里很害怕,担心他们像白军一样抓了自己去当壮丁,于是纷纷跑到附近的山头去避难。”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逃跑,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紧紧锁着房门。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其他的部队不一样,白军经过的时候派人到老百姓家里抢粮食,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补充供给,红军却不同,他们不抢东西,也不惊扰百姓,百姓对红军的恐惧因此逐渐转向了同情和支持。

永兴庵

建于唐朝会昌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忠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庵占地亩,建筑面积0平方米,是三明市区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明朝成化丁酉年(年)由永安贡川罗明祖进士起建牌楼。

清同治辛未年(年)重修。古代住庵僧尼及居士甚多,佛前香火兴旺,近代住庵僧尼及居士渐减。

年破旧立新,庵内泥塑佛像损坏,木雕佛像烧毁,唯有一尊佛像藏于民家,幸得保存。

年群众集资对建筑物进行大修,现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楚三公祠

楚三公祠位于忠山村西南部,楚三公祠是忠山杨氏第十三世杨楚三所建于清同治年间(-年)。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为两进制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它是闽西北稍微有地位、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文化底蕴、一定长者地位的人所建的房屋,是闽西北典型的古民居。

楚三公祠厅堂之上可谓是雕梁画栋,不仅神龛、匾额、楹联等处的鎏金历经风雨却依然光彩夺目;其梁、枋、雀替、门窗等处更是布满木透雕手法而成的人物、鸟兽和花卉组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尤其是其梁壁两旁象征四季发财的四盆木花柱,用四种不同的木料雕就,分别为梅、荷、菊和牡丹,据说其可随季节及湿度、温度、光彩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调,虽不得亲见,但其木雕盆花之精致逼真,工艺之超凡奇绝,令人惊叹。

楚三公祠还曾是红军连部所在地。这队人马主要是为了应对卢兴邦部队和当时的土匪组织大刀会,连队里有一红军小分队提着木桶和扫帚,有的拿着墨汁和毛笔,在村里写下大幅石灰水标语和毛笔小字标语。当时红军挨家挨户向老乡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来打富济贫的。”他们还将自己的粮食分给老乡们。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对红军赞不绝口。老乡们有的为红军烧茶送水,有的给红军送医送药,有的向红军介绍情况,忠山村活跃起来了。

元代石桥

该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其桥墩形如高翘的船头,整座桥梁平架在这三个船形石桥墩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座浮桥,故而当地人俗称其为“石浮桥”,任洪水滔滔,这样的船头可保石桥平安。

蜈蚣街

十八寨上有条蜈蚣街。初闻这个颇具妖气的名字,令人好奇它的由来。一条用光洁的青灰条石铺就的古街,街道两旁则是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小的多是商家铺面,大的则是宗族祠堂,这里过去曾是十八寨最为繁华的地段,而今天这里则是原汁原味,古韵尤存的十八寨的精华所在。

街面用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花岗岩条石,不寻常之处则在于这些条石的选型与铺法,街面正中皆选用长短相当的细长条石,首尾相连顺着街巷的走向纵向铺就,两侧则用大小大致相等的岩石板横排铺砌,整个街面中间略高,两侧略低,突兀的中线条石如同长虫躯干,两侧的横板则如爬虫的百脚,整条古街,好似一条大蜈蚣爬行在古村之中,由近及远蜿蜒而去。

来源:三元旅游

┃新浪网三明站综合整理

┃商务合作Tel: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jj/45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