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记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党委书记田琛
“我们从入党那天起,不仅要从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就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6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党委书记田琛的话语掷地有声。
田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宁愿听骂声,不要听哭声;宁可不被理解,也要保一方百姓平安。”自从到依其艾日克镇工作,他就把家搬到了镇政府家属院。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年,为解决部分贫困学生家庭实际困难,田琛创建了依其艾日克镇爱心教育助学金,至今共筹集了近6万元,资助了17名贫困学生。
克孜勒塔木村3组村民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的孩子阿卜杜瓦日斯·艾沙,出生2个月后因排尿不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独肾,因孩子太小,医生建议满2岁后再做手术,前后需要做3次手术,每次费用大约10万元左右。
30万元,对一个农民家庭而言,无疑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的身上。转眼就到了年,阿卜杜瓦日斯·艾沙已满3岁,眼看着孩子该上幼儿园了,却一直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抱着一线希望,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到村委会求助。
村党支部书记及时将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家的情况反映到镇里。“那年,我的小女儿也是3岁,我很清楚父母看到孩子忍受病痛时的那种揪心与无助。”田琛深有感触地说。
在田琛带头下,全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救治阿卜杜瓦日斯·艾沙。
“我没有办法救助每一个人,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周围的人。”田琛说,镇、村两级干部群众共捐款8.33万元,加上从县民政申请的1万元救助金,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终于可以带着阿卜杜瓦日斯·艾沙到上海医学院实施第一次手术,而且手术十分成功。
阿曼古丽·托合尼亚孜带着孩子从上海回来以后,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带着锦旗专程到镇政府感谢田琛,感谢所有帮助自己的人。
田琛(左二)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
为企业提供创业基地,让贫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利用“双创园”平台,实现了企业就近用工、劳动力就近就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双创园”的服装制作厂房,记者看到这里一片繁忙,“哒哒哒”一阵阵密集的缝纫机声响回荡在车间里,上百名来自当地的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
工人沙来提·艾依莎告诉记者,他是尤央达克村的贫困户,刚来一个多月就挣了多元。“这里的环境好,厂里有食堂,吃饭都是免费的。来这里不久后,我还当上了组长,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努力挣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是典型的贫困乡镇,辖区共有贫困户户人。年12月,依其艾日克镇根据村民特长“量身定做”产业项目,以“乡镇+企业+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规划建设了6个厂房的“双创园”,包括服装制作厂房、乐器制作厂房、民族手工艺品厂房和刺绣厂房等。工厂建设、机器设备是由政府投资,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
新和县圣书缘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靳秀英说,企业进驻“加依双创园”,有效解决了公司的用工需求。
“我问工人了,他们对就地就近就业非常满意。一个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各方面都要从头开始,人社局先培训一个月,然后交给我们带着上岗实习。现在这两个车间的员工,人均工资在元到元之间,这一块主要是外贸生产,我们订单多,每个月至少要生产10万套裤子、衬衣。”靳秀英说。
企业能够就近招到工人,村民也可根据意愿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依靠这种双赢模式,持续发展壮大的“加依双创园”可解决全镇13个村所有贫困家庭多人的就业问题。
田琛介绍,下一阶段,“加依双创园”将引进更多新的产业项目,让全镇贫困群众尽快增收脱贫。“按照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原则,我们把‘输血’变为‘造血’,让他们变成产业工人。今年我们还要建两个厂房,一个养牛,一个养鸽子,预计可解决上千人的就业问题。”
来源:文/图阿克苏日报
推荐链接
先进典型
80后镇长的“勤”与“情”——记拜城县察尔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买买提·吐尼亚孜
先进典型
群众信赖的好干部——记拜城县种羊场牧业一队党支部书记阿不力孜·阿布都克
先进典型
和时间赛跑的季书记——记拜城县亚吐尔乡党委书记季福国
先进典型
骏马奔驰保边疆——记拜城县老虎台乡骑兵连长尼牙孜·黑牙孜
俯瞰拜城这个角度的拜城你一定没见过!
关于招录年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第五批企业岗位信息的通知
美化排版:魏百宁编辑:魏百宁终审:魏波
投稿邮箱:
qq.
发白癜风论文二十多篇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ly/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