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自称“学霸“:我很少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郭敬明有“马桶强迫症”:上厕所必须看点东西。看书他从来不记笔记,但他有十几本剪贴簿,分别收集家居、鞋、武器、森林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是他写书和拍电影的灵感来源。
我不希望每门都60分,也不希望是每门都10分、只有一门99分,我希望我每门都80分,但是我有5门,加起来就有分。
——郭敬明
郭敬明确实很懂《我知道》的游戏规则。
“注意看题面、注意看题面!”在《我知道》录制现场,郭敬明经常会紧张得站起身来,十分着急,“题面要你回答的是什么动物,动词是要来修饰这个主语的;但你给出的答案是一个主谓短语。”
“仔细分析题面”是郭敬明给自己带队的学员私塾授课时反复强调的策略之一。
郭敬明在一本全新的高雅德笔记本上,工工整整手写了四条注意事项,全是具体的对战技巧。在导师私塾,他语速飞快地给学员一一讲解:围棋制按字数计分,可以从字数多的题答起;答题的瞬间就按“提交”,可节省时间;误导对手去陷阱题、“让他去自杀”。最后一条涉及30分的高分题——手写红题,因此旁边画上了五角星。
郭敬明不知不觉放下了跷起的二郎腿,身体越来越前倾,讲完,他满脸急切:“你们懂我的意思吗?”
“最后只有一个冠军,我敢保证,不一定是知识储备最厉害的那个人,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就像山地越野赛和马拉松,不一样的地形、城市、氛围,结果都有可能不一样,一定要有针对性。”郭敬明用同样飞快的语速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我知道》第四场的选手杨薇,所向披靡,不仅能答出答案,还能流利地解释每道题的意思、出处,她把自己的“无所不知”归结为信息饥渴症,甚至想过咨询心理学家,“病情”最重的时候,她每天要先看掉两三份报纸才能吃午饭。
“很多人信息饥渴、信息恐慌,其实是源自内心对时代缺乏安全感。”郭敬明很肯定地说,自己没有信息恐慌症,原因是:“我很少遇到不知道,我一般都比别人先知道,我不允许自己不知道;如果真不知道,我一定会问。”
郭敬明也有病:“我上厕所的时候,如果忘了带书或者手机,我会把洗发水后面的说明拿来看。”大部分小说、名著,郭敬明都是在厕所、飞机上、休息室里看完的。
第二期节目,一道题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选手没有答出来,郭敬明满脸惋惜:“被子植物门啊!”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这都是生物里学过的。”郭敬明事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是“学霸”。他是理科生,高中生物排全班第一,“一直喜欢念生物”。前一阵去台湾,他背回来两大本书:《改变历史的50种植物》和《邪恶植物博览会》。
大学时,郭敬明用三个月硬磕下了上海话。开始拍电影,他又硬磕英语,解决了日常交流。本来想学日语,有点难,退而求其次,正在学粤语。他的这个病叫“基本上什么都想学”。
以下为郭敬明自述
从羊水栓塞到上海前滩我知道
有些选手连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都背不上来,我觉得挺意外的。最意外的是竟然不知道中国第一任总理。
我蛮注重资讯,看到热点就会随手查一下百科。比如埃博拉的病理原因、症状、起源结果以及奇闻轶事……你没办法很深入地去研究,但至少知道一个大概。
我前段时间反复来回香港,都会看到机场的告示牌提醒埃博拉相关的症状,节目正好出了埃博拉这道题,就顺便聊了一下。
我非常喜欢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本书不是理论著作,是普及基本的时空概念,写得非常漂亮,你可以直接当小说看。我看了很多和霍金有关的纪录片,包括霍金解说的《宇宙的起源》,讲宇宙从爆炸到演变到今天到未来的状态,我自己收藏了一套蓝光。我开始以为霍金是小儿麻痹或者瘫痪,渐冻人最近很热,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渐冻人,所以又去查了很多资料。
羊水栓塞这类医患事件,或者婆媳关系这种有人性争论的事件,对小说创作有帮助,未来可能会用到它,可以整合到小说或者影视题材里面的东西,我也会比较感兴趣。
我很喜欢科幻的东西,高科技、基因、变种、实验、病毒。因为我写一些奇幻小说,古代的战争或者历史文化,所以我都会比较有意识地积累。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段历史我是比较空白的。这些我创作上不太会涉及,平常也比较少有专门针对性地阅读。
我最近看的书和电影,要么特别未来、科幻类的,要么就是特别古典的,像《冰与火之歌》这种奇幻的或者很言情的。近当代的最近看得少了,因为我初高中几乎都是在看近当代的作品。
我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他们的阅读领域都很杂,他们会分享最近在看什么,我有兴趣的就让助理买下来。我最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大众心理学》,跟我的专业也有关,不管拍电影还是写小说,都要研究大众心理。
书里说,现在的中国很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个体越来越独立,在一个楼盘住了五六年可能都不知道你对门是谁,但是网络的高度发达造成了虚假的、“好像大家很热络”的人际关系,这种情况下,大众的从众心理已经畸化成了另一种心理。当一群人不管以什么原因聚集在一起,就不再是一个个体,他们的思维一定是整体的反应,当有一个人不是这个整体的反应,他自动就不再属于这个群体了。
这本书其实是针对电视节目、唱片、电影营销来做的阐述。30年前美国有一本书叫做《引爆流行》,也分析过,它其实是营销学最初的圣经,把美国当时流行的所有电视节目,从黑人唱歌选秀开始,一路到最新的节目,分析了为什么观众有这种趋同性。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ly/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