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作者:金小碗
美编:冯颖怡
近几年来,每次在热搜话题上看到郭敬明的名字,要么是因为吵架,要么是因为被嘲,可没想到这次却是因为一段话而“圈粉”了!
争论的源头是一档新综艺《演员请就位》,一档由陈凯歌、李少红、赵薇及郭敬明四位导演担任导师,50位已出道演员同台飙演技的真人秀。
在郭敬明组的郭俊辰和董力表演完作品《悲伤逆流成河》之后,演过《大腕》、《重案六组》等经典作品的助演嘉宾“老戏骨”李诚儒忍不住当场痛批:
“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言辞之犀利,怼的在场的人谁也说不出话来。
之后,老戏骨将矛头直指郭敬明作品《悲伤逆流成河》——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看这种东西?”
“这是畅销书吧”
“这一辈人起来后受到什么教育?”
这种话一出来,一个自大又无知的老艺术家形象油然而生。
而郭敬明对此做出的辩驳则成为了他圈粉无数的Punchline,在抖音、微博上迅速疯传。郭敬明首先保护了演员,认为演员的问题大部分在于自己指导不力,其次则反驳了李诚儒的意见。郭敬明认为,《悲伤逆流成河》是国内第一步表现校园霸凌的小说和电影,不是简单的高中生恋情,是有意义的。然后,他委婉地批评了李诚儒看问题的方式,用一段话捍卫了年轻人表达的权力。
抛开演员演技与原著内容,郭敬明这一番话的的确确讲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声——
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文化平等的“政治正确”滴水不漏,不论是感染力还是说服力都值得一个全场MVP,在后续的网络讨论中,大量年轻人一反常态地表达了对郭敬明的支持与认同。
沉寂许久的郭敬明再次出山,便再次凭借口才征服了新一批年轻人。
可实际上,这届年轻人又被郭敬明“导演”骗得团团转!
最佳辩手:“论吵架,谁吵得过郭敬明”
有人说郭敬明是“最佳辩手”,他的确当之无愧。在往昔的电视论战中,郭敬明未尝败绩。
抓住辩论中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加以放大,是郭敬明最拿手的驳论方法。三年前与北大教授魏坤琳在《最强大脑》上的交锋,让他尝够了甜头。
在围绕选手的特长进行争论的过程中,因为魏坤琳一句“像在跟女孩儿吵架”,郭敬明甩脸罢录并发了条微博,把两人间的撕逼上升到了女权问题,博取了大量同情心与好感。
而在《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再次抓住“李诚儒老师歧视畅销书”这一点,将不愿被“代言”的年轻人拉到了自己的一边。
实际上,如果仔细品评李诚儒老师的评价,可以发现他的批评仅仅针对台上年轻演员稚嫩的表演细节与肤浅的言情桥段,而郭敬明的驳论中所提出的“校园欺凌”情节,在现场的表演中丝毫未体现。
以看似正能量爆棚的“金句”名言收割好感,却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回避。这不禁让人感叹:“论吵架,谁也比不过郭敬明”。
郭敬明的“金句”会“骗人”,而90后正是被郭敬明从小骗到大的那一代。
不得不承认,伴随着伤痕文学长大的90后们,即使没看过郭敬明的作品,可又有谁没看过网络空间上流传的“郭敬明语录”呢?
华丽的词藻,梦幻的情节与极致的戏剧冲突,为他的小说作品吸引了一大批前仆后继的年轻粉丝,他可以算是文字天赋极高的畅销书作家,善于经营粉丝与公司的商业奇才。
在电影艺术上,郭敬明没有“话语权”
可在电影艺术上,郭敬明并没有任何话语权。
即使《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对影视艺术理论的理解与阐释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功底不浅,可奇怪的是,他那看似高深的理论建树,在他引以为傲的影视作品中丝毫没有体现。
无法否认郭敬明对影视创作的理解都是对的,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却总是被商业思维所裹挟。
“郭氏电影”为所有想在电影市场中赚快钱的资本们,出了一本经典的教科书。
《小时代》系列开启了“小鲜肉+大IP”公式的先河,郭敬明所推崇的“颜值论”让一批貌美如花的小鲜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霸占荧屏,成为了公式下最先受益的那些人。
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教导”演员在电影表演中要学会克制,可在《小时代》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难道不是“光脚跑高架”、“卧室扯头花”、“聚会撒红酒”、“雪地里打群架”的戏剧冲突吗?
在商业价值的面前,郭导为何做不到“非话剧式”的克制了呢?
如果说后来大众对于狗血剧情的拒绝让郭敬明转型成为“技术控”,为中国工业电影的发展奉献力量,那《爵迹》的扑街则以惨淡的票房与口碑狠狠打了他的脸。
邀请了范冰冰、陈伟霆、TFboys等当下最火的“顶级流量”加盟参演,却用CG技术把演员们所有的微表情都覆盖掉......《爵迹》最后一场路演时,郭敬明在映后见面会上情绪崩溃问“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但作为观众真的想说:知道郭导不容易,可也不能让大家花30块钱进电影院看ppt啊?!
《小时代》系列4部平均豆瓣得分才4.7(第2部是系列中得分最高的,4.9分),《爵迹》才3.8分,郭敬明为之奋起辩护的《悲伤逆流成河》(他担任编剧)是他参与制作的作品中得分最高的,但也仅仅是5.9分而已。
说郭敬明在电影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并不准确,因为他的确曾经创造过令人艳羡的票房成就,作为商人他深谙吸引观众之道。可说郭敬明在电影艺术领域没有话语权,是因为虽然他明白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也具备内容创作的天赋才华,但在实际的电影创作上,他却做不到知行合一,而是轻易地让艺术为资本让道。
演员已就位,可对电影的真诚何时才能真正归位?
《演员请就位》这档节目,让郭敬明再次以导演身份回到了公众视野。
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代电影人对于电影的真诚何时才能归位?
的确,每个人的喜欢与讨厌没有标准。但电影艺术有自身的一套标准,价值内核有深刻与肤浅、演员演技有精湛与拙劣,李诚儒老师当面批评的台词功底差距最为明显。
对于观众而言,对影视作品有自由的选择权,但这并不是电影从业者们创造低价值、无诚意的作品的借口。
话术会骗人,理论会骗人,可作品永远不会。
在互联网时代,当郭敬明导演所面对的人群再也不是当年那群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青春期中学生,而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面临各个年龄段观众、自媒体、影评人的审视时,只有对电影艺术的真诚与尊重才能打动人。
期待导演郭敬明能创造出真正的好作品,而不是沉浸在“最佳辩手”的美誉中目空一切。
部分资料来源:8号风曝、观察者网、界面新闻、摇滚客、七话影视、冷眼娱乐、夜枭笔记、娱匠
招募小伙伴啦▼▼▼▼▼▼▼▼▼▼▼▼▼▼▼▼▼▼▼▼▼▼▼▼▼▼▼▼▼▼▼▼▼▼▼▼▼▼▼▼▼▼▼▼▼▼▼1.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功底扎实,掌握新媒体稿件撰写技巧。2.广告招商、自媒体运营达人。或是——写作和新媒体经验缺乏,但是,热爱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我们可以手把手教你写爆文!玩转新媒体!添加主编
苯丁酸氮芥苯丁酸氮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mj/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