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导演郭敬明的五宗罪


文丨绿撸来源丨小鲜电影(ID:xiaoxianmovie)

祖国母亲的生日,而我的脑海里却只有郭敬明。

这是因为我昨天去看了《爵迹》。

不要问我好不好看,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吃到屎的人屎好不好吃一样。也不要问我剧情,混乱到根本记不住。

总之需要通知大家的是,郭敬明作为导演的第二部系列电影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大家做好预警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整个系列又将会在票房与骂声齐飞的情况下,在几年之内保持着极高的话题热度,一路行至系列终结,谁也挡不住。

而这与一众加盟的一线明星有关,更多的,是郭敬明自身标签带来的影响力。

年,我还在上高中,郭敬明创办的杂志《最小说》面世,一时风靡,每月15号都有一批少男少女们拿着攒下的零花钱去买一本,然后全班传阅。

在那个年纪里的90后,网络发达不比现在,在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都极弱的语文课本之外,在没有人向我们推荐且禁止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时,这本杂志可以说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入了文学的门,也一度影响了很多的少男少女心及他们的文风。

可以说,对于90之后、95之前的这批人来说,郭敬明在当时对很多人的影响力以及审美塑造甚至不亚于周杰伦,同为青春的回忆,只不过现在周杰伦变成了情怀,而郭敬明却羞于启齿了。

《最小说》的销量惊人,郭敬明由此崛起,并迅速壮大,像图书界的经纪公司一样,他签了一堆写作小鲜肉,像包装明星一样包装他们,一路带火了自己的最世文化。

几年之后,郭敬明开始涉足影视。

而实际上,他从来都是将自己用偶像的路数在加以包装,他是典型的成功学教科书,但跨行做导演却惹来了更多的非议。

下面结合《爵迹》,来说说郭敬明作为一名电影导演最遭人诟病的五宗罪。

五宗罪之一:人物单薄,情感空泛

在《爵迹》里,由于要照顾到每一位明星的戏份,所以几乎人人都是主角。

于是每对cp之间还没铺垫到产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就强行切换到下一组去。

这就直接导致了,吴亦凡与陈学冬之间的王爵与使徒情,严屹宽与范冰冰之间的兄妹情,都完全不动人,致使最终愿意彼此出生入死等情节显得莫名其妙,不断让人出戏:真有那么严重?

这是由于这些人物间深沉的情感,只来自于几句台词的设定。

吴亦凡说王爵与使徒之间拥有绝对的忠诚,那陈学冬就秒变小狼犬;

严屹宽是范冰冰的哥哥,死了之后冰冰就满腔仇恨,甚至可能成为下一部的主线。

你们总得发生点什么,才能让人信服爱得深沉啊!

其实对于郭敬明来说,他的小说实际上以情感细腻见长,然而那些情感描写,并不等于电影情节,一旦搬上大银幕,剔除掉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作者的解释,人物就都只是一具具空壳。

五宗罪之二:讲不好故事

这是硬伤,一名合格的商业片导演,讲好一个故事是基本能力,但《爵迹》在此是失败的。

如上条所说,大家全是明星,都是主角,都要很牛逼才行,所以导致整部影片没有主线,就像范冰冰饰演的鬼山莲泉身上的双爵灵魂回路,是彼此冲撞的。

《爵迹》的整个故事是架空的,整个世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他们怎么说怎么算。各种能联想到其他电影的设定没问题,但别让这些细枝末节影响故事线好么?

大到整个帝国,小到事无巨细,什么都想说,最后就是什么也说不清,迷恋自己庞大的小说体系,拍成电影也得有个取舍,怎么可能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

实际上一开始,陈学冬饰演的麒零是个店小二,然后被命运选中成了吴亦凡饰演的银尘的使徒,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就挺符合好莱坞的剧作标准的,结果突然杀出来各种高级王爵,突然莫名狂躁,自相残杀,最终发现进度条快到头了,坑还没填上,就通过几个人的对话来交代剧情,有这么偷懒的么?

五宗罪之三:大段空洞矫情的旁白

不说人话这个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大家似乎忘了,郭敬明最初是写作出身。

由于抄袭事件,人们从不认为他一名合格的作家,却都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而商人一词在他这里又貌似含着贬义,仿佛在说,“你成不了好的作家,所以才给你冠以商人之名”。

不是一名好的作家,这样的评价是郭敬明与外界的第一次抗争。

他不断推出新书,加入作协,企图用这些加身来得到主流的认可,却依然被骂无病呻吟,三观不正。

同样的毛病,他原封不动搬到了电影里。

要知道,在文学作品里,矫情一点还能看看漂亮的词句,对于初高中生来说,越晦涩的文字越高深。

然而放到影视作品里,听着有人将那些空洞的辞藻念给你听,就别提多恶心了。

再加上他选的旁白演员恰恰是剧组里声音最难听、台词功力最差的人。

《小时代》的杨幂如此,《爵迹》的陈学冬更是如此。

《爵迹》开篇就用旁白说了一堆诸如宇宙、万物之类的句子,然而不是用了宏大的词语就能烘托出磅礴的气势。

五宗罪之四:抄袭

郭敬明跟抄袭这俩字这辈子算是干上了,《爵迹》又被扒出抄袭日本漫画《fate》,所以很多看完说很有想象力的童鞋你们先等一等,我们先看看截图对比。

《爵迹》

《fate》

《爵迹》

《fate》

这次说抄袭的也是有理有据,主要是说设定上,我们来看看熟悉《fate》的网友怎么说。

而郭敬明的应对方式则是直接请了《fate》的作曲家——日本配乐大师梶浦由记来为《爵迹》的主题曲作曲,看来是要跟他们死磕到底。

而整部影片,恰恰音乐是最值得赞赏的地方,也是挺讽刺的。

对于这件事,法院都曾拿他没办法,大家还是看个热闹就好。

五宗罪之五:噱头大于电影本身

噱头大于电影本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圈钱行为,表示电影本身不行,却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高额的票房。

手段一,明星。

《小时代》系列的票房成功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粉丝经济的成熟,《爵迹》这次的卡司阵容就更加强大,演技也不出意料地差到炸裂,但无论拍成什么样的玩意儿,票房都提前有了绝对的保证。

手段二,技术。

这是郭敬明与影评人之间估计要长达多年的一场角力,“拍的都是烂片”是他与外界做的第二次抗争。

他企图用花哨的镜头语言或新奇的电影科技来堵住影评人的嘴,可显然,努力归努力,电影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

《小时代》当初的技术噱头是长镜头,而《爵迹》则是CG真人特效。

电影上映之后,大家因为这样的CG特效究竟算好还是不好吵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对比的参照物不同。

之前放出的惊悚预告片,想必大家还记得各种白内障的画面,如果以这样的预期去看《爵迹》的成片,自然会觉得十分欣喜,果然不错呢。阴谋论会怀疑,预告片只是又一次营销策略而已。

不过,即使特效再不过关,也应该庆幸《爵迹》拍成了动画片,要是真人电影,没了动画的遮羞布,就这些演员,那恐怕将是能让人原地爆炸的尴尬,在此谢谢郭敬明的不杀之恩。

《爵迹》的制作公司是原力动画,曾参与制作过《驯龙记》、《镇魔曲》等。

是国内技术非常过硬的一家动画制作公司,然而《爵迹》的特效与其他的CG真人电影横向比较,差得可不止几条街的事。

从成片看,部分特效是非常棒的,如魂兽“苍雪之牙”,以及一些城市、岛屿,但大部分,尤其是人物,全像提线木偶,一点也不流畅。

显然是时间不充裕,多少动画电影都需要多年磨一剑,而如今的大环境是,很多电影在签合同时就早就定下来上映时间,这时很可能连剧本都没有。

因为热钱不能等,十一的黄金档肯定能捞一大笔,然后马上操作第二部,明年再找个黄金档继续,就这样一年一年恶性循环,每年都不能落下,每部都必属烂片。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郭敬明或许也是其中无奈的一环,以他较劲的性格,和励志的过往,如果没有多方压力,当然在故事内核上《爵迹》可能还是烂,但最起码在特效上会做得更好一点。

大环境造就了《爵迹》。

郭敬明从开始拍电影以来,就没有得到过任何好评和鼓励,他自己曾说,为什么国内很多人拍电影,都有鼓励的声音,而到他这儿就是各种苛责。

这大概跟大家认为的诚意有关。

《大鱼海棠》上映后,不如预期,但也并非一片骂声,而营销中的多年苦熬、缺钱欠款等故事也为它加了分,最关键的是,这些都只是为了做出一部好作品,所以情怀牌是有效的。

而《小时代》、《爵迹》,或许从出发点就不是为了电影本身。

号称1.5亿的投资,估计也大部分流向了天价演员们的钱包,真正留给制作的又有多少呢?

市场浮躁,经济空虚,影视行业不搞艺术搞产业,这才是《爵迹》出现的根本原因。

就《爵迹》本身来说,它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引发的技术探讨,以及将CG真人动画带到国内进行尝试这件事,或许是它带给这个行业唯一且不容小觑的意义。

长按下面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mj/8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