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Monica莫小包愿一直守护那由希望


编者按:

Monica作为ASC的领队一直很认真很负责,很幸运夏令营能有她作为leader,也非常开心在招募贴发出之后能够得到我的同校同学的积极的回应。她不但很有艺术细胞,而且成功在今年早申阶段拿到了美国理科强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offer,祝愿她在以后的学业和生活中能够一帆风顺!!

//

去年夏天支教行程结束后,我一直希望能细细回顾那个夏天那段时光里的快乐、纷杂、或是感动,但因为申请季种种原因的忙碌而拖到现在才姗姗来迟。所幸的是那些细节在我脑海里仍然生动无比,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它们也成了我未来在Aphelion的工作的最大动力。

--Monica

//

起点·长长的清单

年3月的时候,我读到了Aphelion的人员招募推文,支教地点坐标江西弋阳。在这之前的某些夏天,我也曾经在江西依山傍水的村子里的民宿住过一段时间,遇到过一些当地的小孩子们,但也仅仅是一起玩耍,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的生活。每次短暂地相识又长久地分别,车子离村子越开越远,他们的脸庞似乎就渐渐模糊了。而Aphelion的招募通告似乎把我拉回了从前的那几个樟树荫下趣味横生的夏天,我想这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能够细致认识并帮助这一类长于乡土的孩子们。故而,怀揣着大刀阔斧进行课程设计的跃跃欲试和维持一段长久缘分的期待,我加入了Aphelion。

认领了领队的工作后,我对于肩负的责任和挑战有些小紧张,但这在我与其他Aphelion成员们的一次次交流和例会中逐渐开始消散。在那之后的三个月里,从初春到初夏,从每周一次的线上例会到最后一个月终于见面,我也从磕磕绊绊的会议组织者变为乐在其中的讨论者。课表、课程设计、海报、踩点和对每一个细节的详细思考—我们一起描绘出了ASC的雏形。到了临行前,要准备的材料列成了长长的清单,再一个一个地勾掉,那个瞬间是充满希冀和成就感的。

用色彩铺满夏日的留白

第一天我在淅沥小雨里抵达,车子开进湿漉漉的路面,印下一道道我们初次抵达的痕迹。学校的外墙已按照预先安排的被刷上了白粉,我看着这一大面白花花的围墙,平整空白,一如这次支教旅行一开始的模样,心里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

刚进学校就见几个小朋友从教室里跑了出来,一个胖胖的,三个精瘦一些,身上已经穿上了ASC的队服,并不是很怕生,见到我们时把身上宽松的短袖扯扯正,笑嘻嘻又些许腼腆地和我打招呼。他们都是兴致勃勃想来帮忙的,其中三个瘦一些的男孩子是我们的助教。而在他们之前,我知道还有一些村子里的小朋友们来学校里认认真真打扫了卫生。我期待着在第二天遇见他们。

夏令营正式开始的第一天的前两节课是我的英语和艺术课,二十多个性格年龄迥异的小朋友们聚在一间教室是极有意思的。一些两三年级的小女孩坐得端端正正,我讲话时她们满眼认真地看着我,也会主动管着自己身旁年纪小的的弟弟;年级小的大多也坐得住,只是有些懵懵懂懂,但见到彩笔彩纸总是兴奋不已;三个小助教见我管不过来会扯着他们独有的大嗓门让整个班安静下来,在他们身上,我似乎能看到平日学校里课堂约束的影子与暑假放松状态下的新奇兴奋融合在一起。而后的日子他们也越来越放得开,尽管会有些许矛盾,但孩子们的欢脱与创造力也逐渐在色彩和歌声中释放。记忆犹新的是手指画的那节课,孩子们自然不满足于仅仅将手指涂满颜料,一些男生们不过多时就将蓝颜料涂满了自己的双手和脸,化作蓝精灵在教室蹦蹦跳跳。我们的课程和活动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而他们的大胆与童真,就这样填满了夏令营的每一天。

除了每天的课程之外,带着小朋友们画墙是一个重要活动。过程与我预想中的不同,小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手拿着颜料便开始开心地涂抹,但墙上的图案离我原本规划的也就相去甚远了,而画笔也常常分配不均。在一片喧闹中我有些不知所措,好在当晚回去之后和爸爸商量出分组分片区的绘画的对策,第二天时就没那么乱哄哄的了。不过身处于“有序”之中,我依旧陷于一种取舍--到底是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涂涂画画在墙上玩颜料,还是为了总体美观规划他们的作画。为了墙的整体效果我选择了后者,现在其实有点后悔或许该试试前者,看看孩子们最自由纯真的创作。当夏令营接近尾声的时候,这个很早以前看到这堵空墙时一拍脑袋生出的想法,经过和墙绘艺术家的沟通、大家的帮助、以及和小朋友们的共同作画,竟也就这样一点点接近实现了。

孩子们的情绪总是直接写在脸上,因此当我看见他们灵动欢脱又专注的眼睛时,我知道课堂上的某些东西,或许是颜料,或许是英文歌,或许单纯是这样的气氛,让他们拥有了比在沙子里捉螃蟹时更浓的快乐和更充实的享受,我心里也因此很欣喜。课堂上的规矩没那么严,他们也得以将斑斓的色彩自由而肆意地涂抹到自己长长的夏日生活里。

那被充实感和炎热充盈着的七天,于我们来说亦是充满着美感的享受。满山浓烈的绿色裹挟着暑气和蝉鸣喧嚣迎面扑来。每天下午穿过学校的小广场往门口走的时候,初夏的烈日铺天盖地,后颈有微微的灼热感,面前的一座山上密林遍布山坡,又都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尖端向下垂,仿佛一山的夏日葱浓正奔我而来。

那七天山里初夏的烈日和炎热令我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记得除了上课之外我手里就离不开扇子,教室里的制冷几乎没有,只有一个电风扇。但那徐徐热风也抵不住暑气逼人,以至于每次上完课我的衣衫必然湿透。

我们一起适应着炎热与疲劳。在体育课回来路上,我们会去小卖部进货,买上好几包冰棒。小卖部门外小溪旁踱步的鸭子被孩子们追赶扑进了水里;一天的课结束之后我们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水,阳光透过树的缝隙洒在绵柔流淌的透明水流上,踏进去的时候反而能感到一片清凉;傍晚临近夕阳,我们在山上的小屋门口见到了最美的光芒万丈落在小园子的每个人每只狗每片叶子上,也见到了大片乌云突然从山的那头大片逼近,然后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倾盆大雨如期而至,又很快溜走,留下一抹不远处山头的彩虹。

我常常流连于这种源于自然的斑斓,它让我想起孩子们画中的彩虹,形状自由而颜色浓郁,见到了会油然而生一种欢欣的幸福感。雨后窗户上的水珠慢慢地蜿蜒,令我想到画墙时白粉墙面上缓慢爬行的蚂蚁和蜈蚣,这些曾经见了会令我脸色发白的东西,此时不过是自然色彩中细小灵动的一笔,互不惊扰,各存天地。这样的种种日常,是源于乡土人情、童真陪伴里的最自然的生活之色,在这热闹中穿插宁静的七天里,它渐渐融于我们原先略显单调的生活底色,以有些跳脱又充满了欢快情绪的色彩渲染我们自己的生活。

那些拥抱生活斑斓色彩的灵动生命们,一直是最打动我的。一个眼睛大大的小女孩,家就住在学校隔壁,某天下午的课间突然跑回家带了个小布丁雪糕给我;我们助教之一的一个男生,平时机灵好动,画画最爱豪放不羁地涂抹,在墙绘结束所有人要往墙上印手印的时候,突然开始仔仔细细给自己的五个手指涂上不同的颜色,跳得高高的,再往墙上重重一拍,欣喜雀跃连带着一点点认真都被印了上去。

还有个四岁的小女孩,小脸圆圆,乌黑透澈的眼睛睁得很大。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突然离开座位走出来,喊着“老师”径直走到讲台前拉起我的手。我开始有些恼,她似乎总是无法听话。可当天下午,当我拉着她的手看她兴致勃勃地认围墙上的颜色时,我方才意识到孩童们对于周围的世界自有一套想法和感知。他们或许意识不到种种现实中的规则,但总能直觉地感知生活中色彩鲜艳的瞬间。我们要做的并非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普遍认知化为规矩套在他们身上,而是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对周遭世界更细腻的感知。他们眼中的世界自是充满色彩的,他们也自然而然拥有创造出美的事物的灵气。城乡巨大的教育资源差距让人感到无奈,但我希望即使夏令营告一段落,至少他们仍然能像热爱涂抹颜色一样一直热爱创造,以此逐渐拥有从平凡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感的能力。他们此刻的人生尚且留白很多,也终将由他们自己上色,这颜色或明亮如倾泻的阳光,或浓烈如这个夏天的暑气,而无论如何,愿总有快乐和希望闪烁其中。

告别,再会

曾经以为这会是极其挑战和艰难的七天,可真正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却生出了浓浓的不想走的念头,不知是因为临走时孩子们在车窗外一声声的再见还是这片青山翠田在明朗烈日下的平和宁静,车子开动时我反而有些失落。

但我所庆幸的是,一切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离开而结束。这半年来,和助教们交流的群里,仍能时不时收到他们生活的生动实况,我们也常常将学习资源分享给他们,带他们读书读古诗。而那些由孩子们在艺术课上创作出的画,有些童真而有趣,有些色彩浓郁而朴实,有些则美得令我惊叹。我们也开始尝试从这些作品衍生出周边物件以作为对他们肆意创作的回馈和欣赏。ASC的活动还在继续,我时常记起去年夏天分别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子笑眯眯地朝我挥挥手,说明年见。而现在新一年的春天已经要来了,即使如今相隔千里,我仍希望我们能在那样的斑斓夏日里再会。

·END·

LillianY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gonga.com/amfz/9272.html


当前时间: